我们从小就看武侠剧,少年时都有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间繁华的念头。剑在中国文化里内涵丰富,尚方剑有先斩后奏的生杀大权,桃木剑可以做降妖伏魔的法器,文人学士腰悬长剑彰显高雅不俗。“剑胆琴心”“弹剑而歌”“宝剑赠烈士”这些词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
《陆小凤传奇》里西门吹雪对心里的女人这样说,每一把宝剑都有一个适合他的剑鞘,当我看到你的第一眼我就知道你是我一生唯一的剑鞘---以现代人对汉语外延的理解,很容易把这句话想歪。剑鞘也叫剑匣,比如吕洞宾有诗说“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天安门诗抄中最有名是无名氏那两句“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从来人们多有歌颂宝剑的威力与功劳,却很少提及剑鞘。
剑鞘最初的作用是保护剑刃不受损坏,但作用不止于此。宝剑没有剑鞘携带不便,剑是两边开刃不能直接用手握,提着剑柄到处走容易引起人误解,所以剑鞘除了保护剑刃,还保护用剑的人不被伤害。没有剑鞘也不美观。古龙书里写,剑已拔出,不沾上血,绝不入鞘,一把明晃晃夺人眼目冷森森让人胆寒的利剑,很难让人升起亲近之感,但宝剑放进剑鞘里,凶器就成了艺术品。古代佩剑是一种身份象征,那些珍珠宝玉是镶在剑鞘上的。
有时觉得剑鞘挺悲催的,平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冲锋陷阵或决战紫禁之巅时,往往被持剑人弃之于地,待到荣耀加身赞歌响起,它最多就是一个附属品。生活中有些关系就像宝剑和剑鞘,如赛车手和领航员,狙击手和观察员,状元学生背后的老师们……。
总有那么一些人,默默付出,不争名利,光华予你,风雨给我,暂时被冷落仍能包容锋芒。身边有这样的人,请善待与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