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书笔记:《大学》第十一章

读书笔记:《大学》第十一章

作者: 驿舟 | 来源:发表于2024-08-01 10:10 被阅读0次

    读书笔记:《大学》第十一章

    『1』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後。所恶於後,毋以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2』诗云:「乐之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3』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4』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於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1』是讲平天下必先能治其国,而治其国者,必须要有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2』首先引用诗经来证明,一国之君,即治国者,要能为民之父母;然后再引用诗经,从正、反两方面来证明,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以此强调治国者要爱民,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3』告诫治国者,德本财末。

    『4』先引用《康诰》,告诉治国者“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再引用《楚书》和舅犯,通过“惟善为宝”,“仁亲以为主”,说明善和仁的重要。最后引用《秦誓》,告诫君主,“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5』这里的阐述告诉治国者,国不以得为利,以义为利。

    《大学》提出的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其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前者是宗旨,后者是个人奋斗的阶梯。放在我们今天,也有积极意义。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所以我们的宗旨,当然可以改进。至于八目,要改进的地方就更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大学》第十一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ro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