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时候看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我觉得那个盗铃的人特别可笑:怎么会有人以为,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别人也会像他一样,听不到铃声呢?这不是自我欺骗吗?
我同时也认为,写这个寓言故事的人也很可笑。现实中,怎么会有人这么愚蠢呢?
慢慢长大后,才发现,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陷在“自我欺骗”的泥淖中,不可自拔。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
受到上级的批评后,领导总是责怪下属办事不力;
宝宝拉肚子,媳妇很容易把原因归咎于婆婆不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
孩子成绩不理想,夫妻间相互埋怨,都认为是对方的责任;
夫妻之间为了家务的事大吵,都认为对方让自己受了委屈;
…………
这里的主角,也许是我们周围的人,也许是我们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这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每时每处都要“忍受”来自领导、同事、家人带来的困扰和问题。也因此,我们的糟心事越积越多,活得越来越不开心。
白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戴着面具嬉笑。夜深人静,辗转难眠的时候,我们痛苦地叩问自己的内心: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生活呢?
我们一直试图寻找答案,但无解。
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总是感到别人让我们烦心,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局限在“自我欺骗”这个盒子中。那么,“自我欺骗”是怎么回事?我们是如何陷入自我欺骗的?又如何走出自我欺骗呢?这本由美国亚宾泽协会著作的书,从新进入业界巨头的高层管理职位的汤姆参加公司任职特别仪式展开,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他在上司的引导下一层层剥离自我欺骗的虚幻外衣,剖析自己的内心,一步步透析事情的本质,看清自己是如何从“自我背叛”“自我辩解”“共谋”等过程,逐渐陷入“自我欺骗”这个盒子中的,最终改变了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认清了自己的责任,对职场和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事恍然大悟。
02
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个小学生在公交站哭,原来是公交卡找不到了。
我本来想给他坐车的钱,但凑巧,钱包里没现金。想帮他刷卡,奈何他要坐的车还没来。
看到我要坐的车快开走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撇下他赶着去上班了。
就因为这件事,我今天一直想着那个孩子,感觉心里很对不住他。
我们可能都有这种体验:帮助他人我们会感到开心,而能帮助却没有去做的时候,会感到内疚、不安。
这就是人类的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一种根植于人类基因的行为,是人的本能。换句话说,帮助别人是我们的内心需求。
当心里认为需要为别人做些什么,但实际上又没有做,也就是我们的行为跟我们的内心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就会产生“自我背叛”的行为。
“自我背叛”会使人感到内疚、自责甚至害怕别人指责。从人性上来说,人往往不愿意直面这些情绪,因为很痛苦。为了逃避这种痛苦,我们往往倾向于保护自我这些最脆弱的部分。
怎么保护呢?我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最好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这就是“自我辩解”的行为。于是,我们把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轻而易举、理直气壮地去责怪领导不公、批评孩子胡搅蛮缠、指责伴侣懒惰……。
03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是,对方在我们眼里的形象,已经被我们“丑化”,而我们自己,却不断被“美化”。我们一股脑儿地把所有的过错推给对方,丝毫不认为我们自己有问题。我们不再把对方看作是和我们一样有正当需求和欲望的人,我们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方式已经滑向了错误的轨道,而我们的世界观、我们一切的行为,都是建立在看待他人和自己的错误方式上的。
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当我们以这种错误方式看待世界、处理事情的时候,事情会越来越糟,因为,我们需要“丑陋”的别人来喂养我们的责怪、批评和指责。这就是“共谋”。
从“自我背叛”,到“自我辩解”,再到“共谋”,我们已经彻底被困在了“自我欺骗”的盒子中。在对待人和事的问题上,我们也将持续地处于盲目、封闭、刚愎自用的状态。
04
“自我欺骗”对我们的影响,也许还远远不止如此。
我们单位有个秘书,人际交往很有一套,对比他职位高的人很周到,对比他职位低的人也很热情,但是我们仍然不喜欢他。
因为我们能感觉到,藏在他周到和热情后面的势利眼。在他的眼里,人是能让他获得美誉、得到升迁的工具。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他自己。
这个秘书,不管他做了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一直待在“自我欺骗”盒子里的事实。
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以及对他人的影响,有时候不是由我们的行为决定,而是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决定因素——我们是否处于“自我欺骗”的盒子中。
美国黑人作家克里佛曾说:“我们不解决问题,我们就会成为问题。”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开始从问题的根源——抗拒利他的人类本性上着手,聆听内心的声音,平等地对待他人,才能跳出“自我欺骗”的盒子,以合适的方式去面对和处理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05
这本书以对话式、场景式、生活式的方式展开,层层剥开,逻辑严密,特别是书中人物所困扰的问题,比如和妻子儿子的关系、和上下级的关系等,也是我们经常感到困惑的事情,这对我们重新思考职场和生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禁不住感叹,如果在年轻的时候能遇到像汤姆上司们那样的智者,也许会活得更睿智、更通透、更能面对自己的内心,而不会那么容易地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困扰。
看完书,我随手把书放在沙发上,没想到9岁的女儿也很感兴趣,拿起来便看。我本来要催她去写作业,但转念一想,看这本书也许比写作业更重要,也就随她了。
想要改变烦心的工作和生活吗?也许,我们可以从读这本书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