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9号到5月19号,我参加了夏老师创建的100天更读传家的读书社群,目的是养成读书习惯,在100天内读完33本书。
在中期的时候,我的进度良好,每天保持平均至少2小时的输入量,而到后期的时候,因为啃起了两本专业书,读书进程在数字上看起来却是停滞不前了。按汇总情况看,我一共读完了17本左右的书。
当输出不够有质量的时候,我会问自己读书的目的,我们的进群目标是养成读书习惯,而非练就好文笔。当后期初衷改变了,是因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啃专业书。结果是由于自己在不同时期的选择所导致的,所以不必苛责自己。
养成读书习惯输入-学以致用-大量优质的输出,这样的顺序才是我们最终的读书目的。在这期间里,我最大的感悟是:
读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坚持也不难,但难在做自己。在群里,有同行的老铁每天一起读书打卡,语音分享,很多时候,大家的优秀与自律会让我自惭形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天和小鱼聊天的时候,我受到的触动是输出必须有价值。然后我的思维马上切换到我现在写的东西很水,我不想继续写下去了,我要充电,我要深造。
而今天,重新想起这个事,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又绕回从前的那个自己了吗?觉得不好,没有价值,不优秀,就拒绝了表达的机会,就放弃了去争取可以站在人群之中的可能性。
听过很多道理,但大部分人都未能过好这一生。因为我们走着走着就会忘记自己当初是为什么出发。我们从呱呱落地,到学会爬,学会走路,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去练习的。读书的时候学习几何图形,由点及线,从线到面,再到立体图形,在0到1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一步步去探索。我才自省,是我急躁了。
每个人的节奏不同。在做一件事情的自己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目标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需要怎么做?
如果不明确自己的目标,进了读书社群,就先根据夏老师的建群目的:养成读书习惯而来,就边读书,边思考,边记录。如果刚好输出了对他人有价值的东西,文笔也很不错,那就是锦上添花。
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在于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我想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想的时候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而先完成再完美。这两句话,需要时刻提醒自己。
学以致用不是说找到多少新鲜的理论和方法,最基础的列清单-分解目标-执行,总得先行动起来。
最后的最后,昨天有一个插曲想记录下来。原本25号是截稿期。我列了好久的大纲,发现自己挤不出来半个字。在时间越来越接近晚上十点的时候,我看到群里有老铁申请延期投稿。那时候才想起,啊,原来还可以这样操作。之后才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
这个事情对我的启发是:机会有时候是自己争取得来的。尊重规则之外,懂得申请也是一件好事。
PS,感谢创始人夏老师,感谢群内老铁的一路同行。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