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东侧十字街路东有一家煎包店,原来一块钱两个,现在食材上涨1块5两个,即便这样,吃饭的人仍络绎不绝。
来吃煎包的不光是上学的学生和家长,还有社会上的很多上班族。
煎包店的老板姓谢,目前他开店已经挪过三个地方,前两年因为儿子就在这西边学校上学,才把店搬到这里,儿子后来没有考上高中,他的店也没有在搬走,这家店已经有5年之久了。
年轻的谢老板说话好听,碰见熟人有时会多送上一个煎包或者算账时干脆抹零,做个体生意的,一般都精打细算,谢老板的妻子看钱看得重,很多人都喜欢和谢老板搭话,只要他在店里,店里面的顾客会明显多一些。
钱智勇最喜欢吃这家店里的生煎包了,肉馅调的很到位,汤汁在里面,轻轻咬上一口,生煎包上面黑芝麻香味就留在口里了。
钱智勇想起第1次吃生煎包的情形,那是一个周末,一家人都在睡懒觉,钱智勇的生活很规律,连闹钟都不用定每天都会按时早起。周末起来后,要么到小区里走走,要么去小区北边的公园去锻炼,头天晚上儿子说他想早饭换换口味,每天要么馍菜稀饭,要么小区门口的牛肉包子,他都吃腻了。
钱智勇出了小区北门,到公园里走了一圈,用了大概25分钟,他计划着再走上20分钟再回家,边走边抬头观察路边的小吃店,终于找到了一家上海生煎包店,他买好早点回到家,儿子吃完后就觉得生煎包好吃,一口气吃了五个,从此周末的早点就换成了生煎包。
单位的东侧,谢老板的这家生煎包店开业以后,通过对比,钱智勇发现还是这家生煎包店味道正宗,货比两家后,他就不再去以前的那家店买生煎包吃了。
钱智勇去谢家生煎包店吃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他觉得谢老板和十几年前他印象中的那家早餐店的老板长得很像,钱智勇每次来这家店都会给老谢聊上十几分钟,关系好着呢。
十几年前钱智勇的一家还没有搬到城里,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种些菜,有时拉到集市上去卖。
母亲在卖菜的过程中和一位顾客发生了争执。本来是称好的重量,顾客付了钱后顺手又拿走了一把,这些菜是拿来换钱的,钱智勇的母亲看得很重,就把这把菜要了回来,这一要不当紧,惹恼了顾客。这个城里的女顾客打扮的很富贵,但说起话来,发起火来和自己的身份很不相称,她讽刺挖苦钱智勇的母亲,最后变成了肢体冲突。
两个人火气都上来了,谁也不让谁。旁边看热闹的人很多,有位卖馒头的邻居大姐上前劝说了几句,看对方势头很盛,便不再吱声了,十几岁的钱智勇就站在母亲跟着,母亲一手护着他,一手和那个女人理论。
这个富贵的城里女人,掀翻了钱智勇母亲的菜摊子,又抓起她的头发,两人厮打起来,这还不解恨,她气汹汹的回家,又搬来了丈夫。
这个粗野的男人来到现场后二话没说,就把钱智勇的母亲一脚跺翻在地 ,后来又抓起头发准备发起第2轮进攻。
附近一个小吃店的老板大喊一声,你想干什么,没想到却惹上了麻烦。
富贵女人的丈夫,把矛头又对准了小吃店的老板,他不但暴力攻击了早餐店老板,又找来了社会上的混混,把早餐店的招牌都砸了。
钱智勇和母亲,在别人的帮助下,收拾了菜摊回了家,她想到报警,但是最后她没有,可能是胆小怕事的缘故,她不想把这件事闹大,毕竟在这个地方卖菜已经很熟了,很多人都认识她。
小吃店的老板却遭了殃,半年之后店就关门了。
这件事一直存在钱智勇母亲的心理,她想对那位出手相助的店老板说声感谢的话,但一直没有。
十几年后当母亲再和钱智勇说起这件事时,钱智勇说,我看还能不能找到当年的店老板,咱们当面向他说声谢谢,当年的店老板卖的正是生煎包。
但是过去这么多年,那位店老板始终没有找到。他可能是去了外地,也可能是转行了,但是他的那一声喝斥却让母子俩永远难忘,心存感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