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260天早安问候。
好的亲子关系,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比较差劲,那双方在相处沟通时很容易因为几句话而变得剑拔弩张。
实际上,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主要是在于日常相处的心理状态了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每一个渴望社交的人,他们的内心都在迫切地寻找归属、和安全感。
成年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当我们发现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比较差劲时,就要足够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了。比如,以下四个心理学影响,绝大多数家长都不够了解:
1.投射效应。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如何如何差劲事实上,如果孩子只和某一个人无法保持良好的友谊,这是属于能理解的正常范围内,可如果我们的孩子和所有人关系都不好,那问题所在的原因往往在于孩子本身。比如,性格上的敏感、易怒易躁,又或者长期生活在打压环境下的自我封闭。
但如果你和孩子之前关系挺好的,长大后才慢慢疏远冷漠了,那这一定是相处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常见的情况也多半和心理因素有关。
所谓的投射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喜欢把自己的经历投射到他人身上。
有种教育被称为:“父母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来实现”。心理学上的折射效应,本质是属于控制类型,当你把自己的想法强行投射到孩子身上后,给娃带去的只有迫切想要逃离的压力、与焦虑养育一个内心健康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陷入投射误区。
2.底牌效应。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在于建立信任的安全感,更需要彼此相互经营的感情维护。我见过太多亲子关系差劲的典例,这些例子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谁也不让步,谁也意识不到自身问题”
上周末去参加同学婚礼,遇到了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她的孩子今年2岁半了,由于工作的原因一直聚少离多,大概从出了月子开始吧,平时除了哺乳需要时,剩余的时间基本上都是由奶奶帮忙照顾着。说到这里,隔壁桌的一位妈妈不禁好奇地询问:“你刚出月子就把孩子交给奶奶,如果一年只能回家团聚一次,那孩子对你怕是很陌生吧?”,朋友小声回答:“还别说,现在还真是比较陌生,不过我始终是孩子的妈妈,血缘关系也摆在这里,等孩子长大后自然就能明白我们的不容易”。
“孩子还小、等长大后就明白了”,这是很多家长存在的通病。”
事实上,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需求都是不一样的,错过的童年陪伴也无法重新再来一次。同样因为工作忙把孩子放在老家让奶奶照顾,很多都和自己的孩子处成了争锋相对的“仇人”关系。
很多人说,孩子小的时候没有什么记忆感,趁着那个阶段可以多挣些钱,给孩子和家里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6岁之前几乎就没有父母的参与,等到6岁上一年级之后,考虑到孩子的学习发展,都会开启陪读之路,本以为孩子长大之后就会渐渐明白道理,也不会太难教育。可事实证明,从小没有养在身边的孩子,如果像监工一样监督学习,催促、还有批评教育等,亲子关系一定会很差,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了一种“僵持”反应。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底牌效应”,对方无法了解、或判断对方的底牌时,在沟通时才会双方一直僵持着,所以,好的亲子关系建立,一定要多沟通、勤了解你知道了对方的底牌,才会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再做出有助于关系调节的相关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