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课 我不是眼前世界的受害者。
对大部分学员来讲,本课若不是他最喜爱,就是他最为反感的一课。我在前文已经解释过,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抵制童年痛苦经验而打造出来的防卫机制,而且这个受害记忆还被我们的社会视为不可轻言放弃的神圣权利。为此,如果认真操练今天的观念,我们身心的存在基础势必岌岌可危。试想,我们若不是眼前世界的受害者,哪有自我保护的必要?而放下所有的防卫作为之后,又会带来怎么样不堪的后果!传统心理学一向把不懂得自我保护的人视为精神错乱,这是有其道理的。在世人眼中,让自己全然托付于上主之爱,确实是精神不正常,因为把超乎人世经验的无我境界当成自己的真我,根本就违反了世界所认定的现实。想一想,如果我真的“不是眼前世界的受害者”,那么,我这一生的所作所为岂不是全成了无稽的谎言,既无意义,更无目的可言!这也正是〈练习手册〉开头的十几课反复重申的要旨。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为何《奇迹课程》总是让人读得坐立不安,令我们忍不住对这部书或对引荐此书的人发动攻击。因为这些理念真的会让我们对自己根深柢固的信念,以及自己所赋予的人生意义,全盘崩解。
(1:1~3) 今天所介绍的观念乃是你的解放宣言。这观念也应该一视同仁地运用在你所见到的外在与内心世界中。我们以后还会常常用到这一方式来练习当天的观念;需要改变时,会另作声明。
在世人眼中,今天的观念显然称不上是一种“解放”。实则,它指的是从自己的小我中解脱,跳出罪咎及投射的人生牢狱的一道宣言。
接下来的几句话,为我们描述了一种新的练习形式。它要我们不仅仅认真默想今天的观念,还要在一天之中随时随地运用这个观念。如此双管齐下,才算是真正操练〈练习手册〉。缺少“随机运用”这一环,今天的功课很容易沦为纯粹头脑的操练。耶稣的目的,正是要锻炼我们对小我的攻击倾向及妄念保持高度警觉,如此,才有机会把它带到内在洋溢着真理的圣灵那里。而这个过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宽恕。
(1:4) 练习的形式,大致来讲,包括两部分,一种是比较固定的练习,另一种则是当天随机运用的方式。
第九十五课有一段话特别要我们宽恕自己彻底忘了练习这一回事。好好认清内心的抵制,才是修持的重点,否则我们哪有机会放下抵制而越过这一防卫机制,直抵上主爱的真相那儿?
(2) 今天的观念需要作两段较长的练习,一在早上,一在晚上。每次练习最好长达三至五分钟。在那时段中,缓缓地环顾四周一圈,同时复诵这观念两三遍。然后闭上眼睛,把这一观念套用到你的内心世界。你会由两者中同时脱身的,因为内心世界是外在世界的起因。
耶稣再度重申了“内心及外在其实是同一回事”这个重要原则,要我们将今天的观念套用于向外所见到的一切事物,以及内心所有的想法上头。他不断提醒我们:内在才是外在的肇因。随着课程的逐渐推进,我们的了解也日益深刻,“因果关系”的课题愈来愈彰显,不容我们等闲看待。
我们若认定自己的情绪是因他人对我们的态度而引发的,等于声明肇因在外面,这和耶稣的教诲恰恰相反。一旦相信自己的内心受制于外在因素,我们就会在人间显得极其脆弱而无助,纵然我们可能还在幻想自己操控得了某些事物,其实,外面那个左右着我们的世界,经常令我们感到欲振乏力。只要看看我们打造出来的脆弱身体如此不堪一击,就不难了解我们的处境了。
因此,若能反其道而行,认出真正的肇因出在自己心里,那么,不论外面发生什么事,我们的内心作何感受或对外作何反应,就都能操之于己了。《课程》谆谆教诲,我们所有的感受与经历乃是内心的选择。到了〈练习手册〉后半部(比如第二百五十三课),耶稣甚至说,整个宇宙都掌握在我们手中。前文也解释了,倘若拜小我为师,我们所看到以及经历的世界是一个样子;但如果拜耶稣为师,所看到及经历的世界则是全然不同的风貌。总之,我们才是一生经历的决定关键。这是本课的重点,它道出了整部《课程》的精义,不容轻忽。
(3) 当你省察内心世界时,只需留意自己觉察到的念头,每个都稍加反省一下,然后继续下一个。试着不要赋予它们程度或等级之分。尽可能冷眼旁观它们的来来去去。不要在某个念头上流连太久,尽量让念头规律且平静地流过,绝不擅自插手干预。在你平静地坐着观察念头的同时,向自己复诵今天的观念,次数可以随意,只要别说得太匆促即可。
这一练习和佛教的观心法门十分相似,也就是纯然观照心念的起伏变化。当我们在观照心念时,身为观者的“我”究竟是谁?这正是练习的核心。终有一天,我们会领悟出那个在观看内在念头以及外在现象的自己,原来就是抉择者;它才是我们心内不断在小我和圣灵、幻相与真相之间作选择的主体。这个抉择者,并不是我们平常认定的那个“我”,因为我们观到的那些念头并不是自己,而只是我对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对此,耶稣设法训练我们,要我们跟自己认定的那个小我身份慢慢拉开距离,这可说是最正面的“解离”手法了。每当我在观自己的心念时,所看到的其实是小我的运作,不论它在做正面或负面的演出;而那个观者之我,绝不是自己心目中所认定的我。它是抉择者。
(4) 此外,在这一天里,尽量把握机会复诵今天的观念。提醒你自己,你是为了自己的自由之故而作此独立宣言的。整个世界的自由都系于你的自由上。
“尽量复诵当天的慧见”这一叮咛又出现了,耶稣显然想借此将我们推向下一步——“尽量套用在生活上”。如此踏实练习,才可能将无聊的幻觉带到圣灵护守在我们心中的真理那儿。“整个世界的自由都系于我的自由上”,因为世界原是我的一部分,是我一手打造出来的,它可说是我念头之结晶。换言之,念头一旦转了,我的世界便不可能不随之改变。此处所谓的“独立宣言”,耶稣可不是要解放世界或将世界由水深火热衷拯救出来,更不是教导我们如何应付外在的世界;他这个说法,纯粹是针对我们的知见层次而发的,因世界只存在于那个层次。
《奇迹课程》的用语,尤其在〈练习手册〉中,特别容易让人误以为耶稣要我们拯救外在的世界,而落入传统基督教的救世观里——它先把耶稣立为世界的救主,身为门徒的我们自然便承继了救世的使命。《奇迹课程》虽然沿袭了基督教的传统术语,却赋予全然不同的意义,两者在内涵上的差异,散见于诸多课文里。例如第一百八十六课“世界的救恩操之于我”,它真正要说的是:唯独我的世界有待拯救,只要我转变了心念,挣脱小我的暴虐统治,我所看到及经历到的世界自然因之得救。总之,耶稣所言与外在世界毫无瓜葛。虽然日后还有机会解释这个重要观点,但在此仍需提醒,切莫把这一说法当作消极避世的借口。耶稣只希望我们对小我被动一点,对圣灵则务必积极主动才行,圣灵之爱自然会指点我们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做的。
为此,读这些课文时,请特别谨慎,切勿偏离了耶稣教诲的整体架构。既然外在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哪还有什么世界等着我们去拯救?只有存心把小我弄假成真的奇迹学员,才会罔顾《奇迹课程》的基本形上原则,断章取义,死扣文字,作出与《课程》初衷恰恰相反的诠释。
下一课对于这个观点提出了更加清晰而明确的解释,但让我先对本课最后一段补充几句话。它重申了本课首段的要旨,鼓励我们尽可能“随机套用”在当天所面对的种种诱惑。我们都明白,倘若不具体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这部〈练习手册〉根本就形同虚文。
在进入最后一段课文之前,请留意一下本课故意采用美国独立宣言的比拟口吻,〈正文〉也有类似的情形(T-4.III.1:12~2:2),这两段课文可说相映成趣。
(5) 当诱惑来临时,用今天的观念去应对,会有立竿见影之效。它是你绝不屈服于诱惑、亦不受其束缚的一道宣言。
耶稣在〈正文〉最后一章也曾提到这类诱惑,即是相信自己只是一具身体,饱受外境的欺压却无力回天:“不论哪一种诱惑,不论发生于何事,它只教人一个课题。它企图说服上主的神圣之子他只是一具身体,诞生于必死的肉体内,欲振乏力,连感觉都受制于它。”(T-31.VIII.1:1~2)
唯有选择圣灵及祂的思想体系,将自我认同由身体转向心灵,终有一天,我们会从小我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的,因为心灵才是身体所有的作为及感受的“始作俑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