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手指轻点,想要知道什么,万能的互联网便为你实时送上,你每天在地铁里刷新闻的量,可能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辈子经历的还多;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每天我们从一睁开眼就被各种信息淹没,但真正要问你,这一天得到了什么有用信息,回想起来却一片茫然,即使有一点什么收获,也很快被信息洪流冲走,忘得一干二净。
如果那些有效的信息,都能放在自己的记忆宫殿里面,随取随用就好了。这些长期积累的宝贵信息,会变成你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秘密武器。可惜不是人人都能像福尔摩斯一样,在脑海里凭空就有一个记忆宫殿。
但没关系,只要三秒钟,拿出一个笔记本和笔,我们都可以有一个外挂式的记忆宫殿。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就是把他二十年的笔记狂人经验,浓缩到一个充满了简单实用小技巧的书里面,只要你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完全可以高效率地记录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用于知识生产,甚至给你带来奇妙的创意。
奥野宣之在日本号称“笔记本作家”,他曾长时间在报社和杂志社工作,后来成为自由撰稿人,因为工作关系,他每天要处理的信息比常人多更多,但运用他独创的笔记法,让他能随时记录、检索信息,并且为他的创作提供的头脑风暴支持。他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和这本姐妹篇《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在日本挂起了“笔记风潮”,狂销50万册。这足以证明,在信息过滥的时代,我们多么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办法。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用一种极简原则,打破了现代社会什么都要分类整理的迷思,主张只要坚持按时间顺序记录信息,做好索引,就可以有效整理信息,并且在创意和解决问题方面给你不断的惊喜。
[if !supportLists]一、[endif]一元化、时序化、索引化,一本笔记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每次大扫除收拾屋子的时候,总是踌躇满志地要把各类东西好好地分类整理起来,比如证件和文件,分了十几个类别,分别装进不同的文件袋里,感觉干净利落,似乎每次一伸手就能找到自己要的东西。但也许过不了几天,你就把分类忘得一干二净,最终还是放得乱七八糟。奥野宣之认为,分类整理信息比较适合图书馆、博物馆这种永久性的公共信息处理,但不适用于个人信息整理。你要是把自己所有的社保卡、医保卡、银行卡都放一个袋子里,不就一下找到了吗?
信息记录也是如此,你只要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所有想要记下来的信息都放进去,不需要分工作笔记本还是生活笔记本或是别的什么分类,只要一本就可以了,这就是一元化原则。这样做,方便易行,你容易坚持下去。找起信息来也很安心,因为你知道,它一直就在那里等你。
当然这样记起来方便了,找起来岂不是很花时间?所以需要时序化和索引化的配合,就能方便快捷找到信息。时序化很简单,就是按时间顺序纪录,在每次记录时加上日期的简写,比如用180419这样的六位数字,代表2018年的4月19日。索引化则需要一点小技巧。比如说你把记录的信息分为几大类别,比如读书笔记、会议记录、旅行攻略等,像目录一样写在第一页靠近右侧页边位置,然后在以后的笔记里,在对应的位置贴上标签或是在页面边缘涂上马克笔,这样寻找内容就非常清晰了。用完一本,就整理好索引,再用一本新的。用过的笔记本多起来,还可以将每本内容的重要关键词,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存到电脑里,用搜索日期和关键词的方法,十几年的笔记本内容,也可以快速找到。
一元化、时序化、索引化,打造你的记忆宫殿就是如此简单。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卡片整理术和一张纸整理法,灵活运用笔记信息
那些收入上千万的好莱坞编剧们,很多都用卡片整理方法,来决定一部电影的剧情大纲。电影里的起承转合,比如什么时候高潮、低谷、剧情反转,都有一定的套路,编剧们就用一张卡片代表一个场景,把这些写满场景见解的卡片一张张排在桌子上,不断调整位置,构思大纲。很多全球卖座的大片,就是从一堆小卡片构筑起来的。
英雄所见略同,奥野宣之也在书里推荐过类似的方法。当你记录好了满满几大本信息,要从中抽出众多的信息来构思复杂的工作时,就可以用卡片整理术。把要用到的信息,简要概括在一张张便条贴大小的纸张上,它们非常方便重新排列组合,不同的信息组合起来,又可以引发新的思考。
当然,如果不是要制作太复杂的作品,也可以使用简单一点的办法,用一张A4纸,把你要弄清楚的问题写在第一行,后面就把你笔记本中相应的内容的关键概括一条条罗列出来,这样就一目了然了,罗列的过程中,也许思路就已经有了。
以上是灵活运用笔记本版记忆宫殿的方法。
熟练掌握和运用笔记本来整理信息的话,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时代,庞大的信息资源都会为你所用,如鱼得水。其实神奇的不是笔记本,而是你对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尊重,当你养成筛选信息、思考信息的习惯后,就不会在信息大潮中迷失自我;反而,在与笔记本的不断对话中,更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长a�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