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值得记录的日子。
上午,参加一个幼儿园的办园行为评估。原以为今天的工作会跟以往的每一次评估活动一样,大家听取自评报告、按照分工各自进行评估、反馈情况,然后就是吃饭,再赶往下一个幼儿园。
但是今天有点不一样,不同来自我们的督学长。
在评估结束以后,大家一起午餐的时候,话题聊到了锻炼与减肥,督学长说最近在学习拳击,感觉非常有意思,我们听后惊呆了。作为一个年逾五十的女性,学习拳击就已经让我们感觉不可思议,她却还认为非常有意思,这让我们再次对她心生敬佩。我们笑着说,每见面一次就能发现她又开辟了新的领域,她总是能常常给我们惊喜。这话一点都不夸张,督学长人生态度非常积极,对一切新鲜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前两年她一直坚持健身,保持每周三次以上的频率,练了两年,马甲线就是她的成绩。前段时间,听说她开始练习绘画,兴趣颇浓,每天都要练上一段时间,现在又迷上了拳击,真的让我们不得不油然而生钦佩之情。
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躺平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督学长这样的人生态度让我非常感慨。其实,我也算是一个比较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也特别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领域,但是相对督学长来说,我差远了,一方面,我会有选择地去尝试新的领域,比如拳击,我可能就不会去尝试,这样兴趣培养就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我不够自律,虽然会去尝试新的事物,但是有时候会因为忙碌或惰性而无法坚持下去,使得兴趣的培养无法持久,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收效了,而没有成果又常常会影响新的领域的尝试,于是,我常常会有虎头蛇尾的问题出现。因此,对于督学长这样主动、持久、广泛的学习新事物的状态,我真的是佩服得不得了,但是又深深为自己而汗颜。
每一个人都有向上的愿望,但是有的人一直在努力,最后把一个个愿望变成了现实,有的人却让愿望变成了遥远的只可望而不可即的虚空的幻影,这两者之间,只有一个“坚持”的距离。
话题继续。大家由督学长的拳击学习聊到了兴趣爱好的培养,勾起了对学生时代的回忆,督学长又讲起了一件影响她一生的事情。她说,她从小动手能力非常强,可就是不喜欢文学,直到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她清楚地记得,那次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语文老师布置大家写观后感,她的观后感被老师在全班宣读,文章写了什么她不记得了,只记得老师读完以后点评了一句“这个’千不该万不该’用得多好啊!”就是这一句话,让她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从此喜欢上了语文课,爱上了文学阅读。她说,现在想来,当初的那篇文章其实写得不怎么样,不过是老师为了鼓励自己硬生生找出来的一个亮点罢了,但就是这一句话却影响了自己的一辈子,今天一直坚持阅读也就是受益于老师的这一句表扬。
我常常说“教育没有零效应”,做老师的要特别谨言慎行,年纪越大越能够感受到这一点。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点亮一个人的人生,相反的,我们一个无心之举也可能会毁了一个人,尤其在小学里,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对老师的认同,直接影响到他对这个学科的认同,影响到他的人生态度。所以,教师是一个必须谨慎的职业。
下午两点半,在给全体班主任进行培训的时候,我就引用了督学长说的这个事例,以此来引发老师们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思考。
下午的培训时间不长,大概一个小时,分为三个阶段:两位老师做经验分享,我举行一个微型讲座,德育主任进行工作的点评。我的讲座大概二十分钟左右,我从最近举行的一些活动谈起,谈到了这些活动背后蕴含的教育意义,希望老师们能从学生生命成长和自我生命的成长两个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职业价值。我以钱理群老师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为题,提出要在现实条件下,尽可能地赋予我们繁琐、细碎、复杂的工作以生命成长的意义,既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手中的每一件小事情,也要仰望星空,看到工作中的人文之光、人性之美,这样,我们才能够从容地面对当下艰难繁复的种种困难,也才能让我们自己的生命充满价值,充满韧性。虽然讲的时间不长,但是每一个班主任都非常认真,还有的用手机拍下了我的部分课件的内容。我想,我的观点应该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吧。
晚上刷朋友圈,又看到了两句颇有感触的话:“教育,就是让孩子看见更大的世界”、“教育,就是给孩子时间让他胡思乱想”,我深感赞同。接受教育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教育就应该让孩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就应该让孩子拥有胡思乱想的自由,如果一个孩子陷于学习,疲于竞争,而丧失了好奇心、求知欲,丧失了对于自然、生命的热情,那么教育的意义何在?这两句话也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者的工作原则。
跟去年一样,北京卫视举办了以“以热爱领阅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2悦读之夜”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部分:“以阅读丰富自我”、“以阅读获取力量”、“以阅读翱翔未来”,著名演员何冰担任主持,邀请了多位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跟观众讲述自己的阅读故事,分享他们通过阅读不断汲取养分、收获成长力量,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的经历,向大家呈现广阔的阅读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