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会取得商业成功吗
人们很容易把没有真正实际的用户这个情况归因于公链技术体验还不够好,政策还不明朗,或是用户心智教育不够。甩锅固然简单,但是,从底层逻辑上看,到底怎样才能让普通用户接受呢?一个新技术、新模式或者新概念要在广大普通用户中取得商业成功,而不是沦为伪需求,他必然要满足以下3个特点中的至少一个:
1、提高效率
2、降低成本
3、提升用户体验
Web3的优点,早已被鼓吹过无数次了。过去300年,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技术,都能够用一个词概括它对社会带来的改变。大的技术革命有蒸汽机、电、计算机——生产效率,小的技术革命有移动互联网——便捷。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总结Web3可以对商业社会带来的改变,这个词是什么?我认为,这个词就是“确权”。
物品的所有权是人类还未出现就已经建立的极其重要的机制,这种机制是人类社会形成的根本。如果物品没有所有权,人类就不会为了与野兽或其他人类争抢食物而抱团形成部落,也就不会形成语言,不会进化成人。物品的私有制是所有权的更进一步,它是资本主义的基石。如今,我们作为接下来数十万年人类发展史的祖先,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
在近50年内,我们第一次产生了数字资产。而至今为止,我们沿用了对于实体资产的权属法则来处理数字资产,并没有针对数字资产的特性对其所有权进行深入的探讨,也没有做好充分的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技术准备,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利用信息不对称剥夺了弱势方对数字资产所有权的主张权。Web3就将是我们对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数字资产的所有权问题交出的答卷。
所以,如果我们要评判Web3作为一个新的事物能不能取得商业成功,就要评估一下“数字资产确权”能不能满足以上3个特点之一:
提高效率。我们问另一个类似的问题,法律能不能提高社会运转的效率?不能。法律的存在是为了让弱者得到公平。确权本身是一个公平层面的事情,所以是不能为商业提高效率的。
降低成本。确权可以降低摩擦成本,降低维权成本,可以降低社会的整体运行成本。对每个消费者和企业而言,节省了处理纠纷和维护记录的成本,从理论上讲也是可以降低成本的。
提升用户体验。对于部分不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的人而言,手机钱包被盗以及数字资产看不见摸不着是他们不愿意接受全面数字化的根本原因。确权可以提升他们认可数字资产的体验。
“确权”在3条商业成功条件中占了2条,是可以在商业化取得成功的。接下来的问题便是,Web3应该怎样落地,在哪些场景下优先落地?
现在,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在将公链的不可能三角(高性能,安全性,去中心化)内覆盖的面积再扩大一点点。其实,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一条完美的公链。不可能三角之所以不可能,就是因为它是一个逻辑命题,是不可破的。即使再提高技术,也只是在三角上修修补补,让一个角的牺牲换来另一个角更多的收益,而不可能彻底无视不可能三角。比如牺牲1%的去中心化,以前只能换来提升1%的性能,现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以换来提升3%的性能。
然而又如何?只要你还需要去中心化,就必然面临需要损失性能的抉择,就必然不可能在性能上匹敌中心化网络。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之所以能发展,是因为术业有专攻,各业有分工。与其费尽心思搭一条万能大公链,不如让该中心化的归于中心化,该去中心化的归于去中心化。什么都强就等于什么都不强。让Web3网络与Web2网络同时存在,各司其职才是尽快实现元宇宙的通路。
Web3的另一个本地化难点
在商业可行性以外,另外一个人们普遍担忧的Web3在中国落地的“难点”是政策和国情。提出这个担忧的人无一例外的认为发币和无政府主义一般的全面去中心化是Web3的必备要素。他们自诩为“Web3 Native”。
那么,Web3发的“币”必然要具有货币属性吗?其实不然。Web3的“币”的作用是为了在公链上流转,通过流转产生的记录更便捷的对数字资产进行确权。在我们认同了上面提到过的“让该中心化的归于中心化,该去中心化的归于去中心化”的理念以后,Web3公链的“币”就不会将它的适用范围扩散到“不该去中心化”的领域去。比如FIL作为一种存储所需的流通token,他就像FIL体系里的积分(智能的、去中心化、流转可留痕的积分),你就不会期望他直接与一袋米进行价值兑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