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对芙蓉•出海夫妻

作者: 士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8-07 22:26 被阅读3次
金菊对芙蓉•出海夫妻

【金菊对芙蓉•出海夫妻】

士儿


客散青天,镜中微笑①,俯身拾取白云。

纵桃源远去,莫画图寻。

飞鸥偶映平波影②,怒比峰、波恨留痕。

暗娇私语,划舟上月③,车去吹尘。


莫须访饮牛津④。抖落西窗梦,亦好清贫⑤。

远密林晨鸟,几度黄昏。

谁知秋水清浊辨⑥,入眼鱼、人在清心⑦。

春天为我,相思相守,相看相亲⑧。

金菊对芙蓉•出海夫妻

这次回老家,感到极为欣慰的是轰轰隆隆的拖网机已经被禁了。虽然台风刚过,但是据说有三四天的窗口,成千上万的海产品便一堆堆地冲到岸边,如沙白和长尾螺等。除了被台风刮上岸的新鲜海味,压根看不出台风曾来过的痕迹。

金菊对芙蓉•出海夫妻

走在沙滩上就像置身于天海中,那沙地瞬间如魔幻电影一样切换成青天和清镜,白云也似乎随手可及。那些在弯腰捡拾沙白的人就似乎在“俯身拾取白云"。不禁让 人觉得桃源就在此,何必还要按图索骥呢?不!不!不!此地胜过桃源。可是,这里会有感情世界的桃源吗?

看到“飞鸥偶映平波影”不禁让人想起林清玄先生曾有言:“喜乐是映在镜中的微笑,苦难是水面偶尔飞过的鸟影。”即便是无机心的鸥鹭也难逃苦难。

看到“怒比峰、波恨留痕”不禁让人想起那些拥有不幸家庭生活的人没日没夜所掀起的感情风暴。其实,即便再和谐的家庭碰到一些变故后也一样会有着怒涛般的挣扎和矛盾。

这一切的一切感觉明显预示着此地不太适合成为感情世界的桃源。

直到看到一对对的夫妻齐心协力地摇着小船过来,载着满满的丰收,脸上带着阳光般的微笑从天宽海阔的地方闯过来,不禁让人神思遐想。

如果不是那些专门拉地拖网的车因为网眼太密,将大小鱼虾蟹一网打尽,而被强行禁止,也许这种最为原始的夫妻结伴赶海的温馨场景永远不会出现。机械化的作业带来的是密集性的生产,也需要集结一堆的人来协作。

车去吹尘”后,取代现代化机器捕鱼的工具便是久违的小舟,刚好容纳一对夫妻,相向而坐。

习以为常的我们会认为,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职业生活就可能会带来相应的审美观点。正如林清玄在《柔软心》中总结道:

追鹿的猎师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海的。眼中只有鹿和鱼的人,不能见到真实的山水,有如眼中只有名利权位的人,永远见不到自我真实的性灵。”

可是,看不到海又如何呢?只要能看到对面那个让自己“清心”的“清心”人儿就足够了啊。

假如你是住在海边和心爱的人守候在一起的男主人,如果你知道纳兰若容那首《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便会深深地同情那位生于富贵之家的公子。即便纳兰愿意为心爱的女人结为“相对忘贫”的夫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只能过着“相思相望不相亲”悲苦生活。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若容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为了“大我”而宁愿舍弃“小我”自在,甘愿过“相对忘贫”生活的纳兰若容在婚姻生活中无疑是一个情商高手。而一起出海的夫妻显然和纳兰一样有着同样的高情商,却何其幸矣,可以过上自己心仪的生活!

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在《幸福的婚姻》(The Seven Principle)中就提到:

“使婚姻幸福的方法简单得出人意料,幸福的已婚夫妇无须比其他夫妻更聪明、更富有、更精明,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个动力,这个动力能使他们对对方的积极想法和情绪,不被消极想法和情绪(这是每对夫妻都有的)压倒,即他们需要拥有婚姻情商。”

而高情商婚姻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将“我们”放在“我”之上,也就是允许对方影响自己而成为一体而不是单纯的个体。

很多人可能会盲目地被北上广吸引而“抛妻弃子”过上两地分居的生活。也有的甚至以“习惯了城市生活”为由而以乡村生活为耻。非常欣慰的是这次回老家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一起在海上劳作的情景。当然,不管选择生活在哪里,只要是共同的决定,共同的愿望,共同的梦想都能收获幸福的家庭生活!

希望越来越多的夫妻能过上“春天为我,相思相守,相看相亲”的幸福生活!

笺    注

镜中微笑:源自林清玄先生的“喜乐是映在镜中的微笑”。

飞鸥偶映平波影:源自林清玄先生的“苦难是水面偶尔飞过的鸟影"。

划舟上月:南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汉武帝派张骞(qian)出使西域大夏。骞寻找黄河的源头,乘槎(chá)经一个月来到一处,只见城墙象州府,室内一女子在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着牛在河边饮水。张骞问道:“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回答说:“你可以去问严君平。”又赠给他一块支机石让他回去。张骞到蜀后找到严君平询问。他说:“某年某月,一客星侵犯牛郎织女星。”而那块支机石后被东方朔识出。

莫须访饮牛津:反用纳兰若容《在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抖落西窗梦,亦好清贫:源自唐代戎昱《长安秋夕》:“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谁知秋水清浊辨:源自《昭明文选》卷四十五:“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清心:纯正之心。如《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 顾 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此处既可指让自己清心,也可指清心的伴侣。

春天为我,相思相守,相看相亲:反用纳兰若容《在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备    注

金菊对芙蓉•出海夫妻

1、此诗词押中华新韵,毕竟新时代需要使用一些新词汇。按康与之的《金菊对芙蓉·梧叶飘黄》格式填词,并已通过“诗词吾爱网”的在线检测。

金菊对芙蓉•出海夫妻

2、图摄自广东阳江阳西县某渔村。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写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5、自听了余秋雨先生关于《秋雨书院:中国文化必修课》的讲座后,不再纠结诗词后面的白话文是该起名为”创作背景“还是”诗词自评“。中华古典诗词是思想的礼花,后面的白话文则是思想的礼花引发的欢宴。也就是说中华诗词+现代散文就是士儿的个人标签。

6、以诗为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艾略特在一九三0年为约翰逊博士的《伦敦》和《人生希望多空幻》两首诗的合订本作序时写道:“不管人们愿意与否,他们的感受性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但是只有天才人物才能改变表现的方式。很多二流的诗人之所以是二流的,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那种敏感和意识来发现他们与前一代人感觉不同,必须使用不同的词汇。”——告诫自己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更要有代表我们时代的语言。

7、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8、生活还有中华诗词这个心理医生!

相关文章

  • 金菊对芙蓉•出海夫妻

    【金菊对芙蓉•出海夫妻】 士儿 客散青天,镜中微笑①,俯身拾取白云。 纵桃源远去,莫画图寻。 飞鸥偶映平波影②,怒...

  • 金菊对芙蓉

    千里高秋,碧空谁洗?刺眸红日堪夸。佐闲人清兴,早雀晨鸦。寻诗但向乡村去,喜路边,摇曳茅花。临池犹见,芙蓉一树,笑傍...

  • 金菊对芙蓉步韵习作

    金菊对芙蓉·重阳 宋 · 辛弃疾 远水生光,遥山耸翠,霁烟深锁梧桐。正零瀼玉露,淡荡金风。东篱菊有黄花吐,对映水、...

  • 金菊对芙蓉·隔空

    纳韵藏兰,吟诗佩剑,隔闻容若心声。赏词篇婉约,月朵澄莹。千千情结关山外,冷画堂、飘忽诗绫。韶华何在,瑶池魅影,恐挑...

  • 【金菊对芙蓉】中年返校

    【金菊对芙蓉】中年返校 文/青颜珠珠(中国 上海) 晚稻明黄,洞泾波漾,翠消红豆天葵。 正初冬早起,密步穷追。 兰...

  • 评Julia的《金菊对芙蓉》

    文字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同样一个故事、一种情绪的描述,有时候,毫无感觉不为所动,有时候,却一触即溃。虽然诗友Zou...

  • 手抄诗.2069 金菊对芙蓉

    山渌栖烟,城阴卧水,半湖冷画秋容。 奈湖波清浅,不似秋浓。 多情风信天边下,问故人、何处芳踪。 佩声依约,知他见否...

  • 金菊对芙蓉――21天充电行动

    霜降日有怀 白雁无凭,青霜有信,井梧摇坠苔凉。正中原羁客,蜀地萦肠。翻然湖海年年寄,次第也、零乱槐乡。菊篱簪梦,书...

  • 手抄诗.2070 金菊对芙蓉·上元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 正上林雪霁,鸳甃晶莹。 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掩吴绫。 狂游似梦,而今空记...

  • 深秋

    深秋 三二朵 木芙蓉 一花盆 黄金菊 都是做菜的 好食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菊对芙蓉•出海夫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dz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