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瞬间落泪的音符
文/付朝兰
听过贝多芬交响曲的人,或许都会被他的音乐吸引过,感动过,但是当听众同时感动流泪应该是贝多芬创造的奇迹。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中,最受欢迎的《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因为当时演奏这首曲子的苏联钢琴家里赫特,他到布达佩斯访问演出,演奏这首奏鸣曲时出现了神奇的状况,在演奏一个音符时,一半以上的听众竟然同时掉下眼泪来,更神奇的是,两个当年有幸聆听那场演奏会的人,三十年后相聚,聊起那场演奏会,回想起那个神奇音符,竟然又不约而同地流下感动的泪水。
听音乐听到想哭,是许多人常有的事,可是半数以上的人落泪,而且是都在同一瞬间落泪,怎么可能?然而,你若了解里赫特弹奏时创造出来的特殊音色效果,若你听过贝多芬的《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那看似不可思议的事件,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因为贝多芬创造这首曲子时,正处于听力恶化阶段,贝多芬无法不悲伤,他无法忽视自己心中的沮丧与挫折感,同时听力的衰退,也让他对音乐中的视觉效果格外敏感,他似乎想要通过对视觉的强调来弥补听觉。他近乎绝望地努力说服自己,音乐不见得只能依靠声音与听觉。
所以里赫特因为领会了贝多芬的用意,固执地反复用惊人的音色变化,表现那不放松的,悲伤的张力,让全场听众都感染了挥之不去的沉重,唤醒了自己心中不敢或不愿面对的悲伤,仿佛一生中所有的痛苦全部伴随音乐回来了。
有这样的共鸣才是音乐神奇之处。大家为音乐而哭,为人生而哭,为自己的痛苦而哭,也为自己救赎的希望而一同哭泣……
如果你不相信,就去听听这首曲子,感受一下令人瞬间落泪的音符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8575486/791932d17be9445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