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百校千师电影工作坊观影《生命旅途》
8月28日在吴校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百校千师教育电影工作坊活动,我和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老师一起在线上观看了徐立导演的电影《生命旅途》的首映式。
这部电影讲述了四个不同的家庭在参加四天三夜徒步完成88公里戈壁亲子挑战赛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这部电影中记录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场景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生活一样,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不时伴随着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观看完这部电影,有几个地方特别触动我,也引起我的进一步思考。
一、父母爱孩子的方式
在电影中的四个家庭中,作为一位妈妈,我能感受到父母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可是他们对孩子的爱在孩子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体验呢?他们感受到、接受了他们的爱了吗?有什么阻隔了父母对孩子爱的传递吗?
电影一开始,小贝看到儿子玩手机,提醒到休息时间了,虽然儿子不情愿,但是她还是强行收走了儿子的手机。儿子无奈地躺在床上,很沮丧的样子。看到这个画面时,我的心中引起了很强烈的共鸣,想想在我自己孩子小的时候,有多少时候我就是这样对待他的。看着子嘉失落地蜷缩在床上,我的心中因为想起了自己过往对孩子的方式很难受。我知道我们作为父母会做出类似这样行为背后的初衷是保护和爱,但是这种爱的表达方式是简单的、粗暴的、强制的、单向的。
与此同时我也知道很多时候这样的画面在很多家庭中都在上演,我们以为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孩子守时、作息规律、避免手机上瘾,可是孩子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呢?我们这样对待他们真的会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自我吗?我们的做法会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吗?
影片中的颜爸爸和女儿炜璇的矛盾让我感受到一种很强烈的纠结。作为一位传统的爸爸,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会吃苦,早点体验生活的不易。他带着14岁的大女儿炜旋和9岁的儿子骏楷一同参加这次亲子戈壁徒步赛,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炜璇的叛逆,对父亲的疏远和冷漠,也看到了颜爸爸为生活、为家庭做出的种种努力。我不断问自己,“是什么造成了具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的父女之间如此疏离?”炜璇爸爸觉得女儿故意忽视他的要求、不懂事、不合作,炜旋拒绝和爸爸沟通,也不回应爸爸真诚的表白。当颜爸爸说起自己在生活扛着家庭的全部责任和压力而不被家人认同而情绪失控时,炜旋的表情依然是冷漠的,那一刻我的心有些痛。在那个画面中我感受到了颜爸爸作为一家之主的难,也感受到了他对女儿的一片苦心,他以自己的方式要求女儿,希望女儿好,可是女儿却父母偏心,他感受到自己被爸爸忽视,她的感觉和需求没有被父母看见和满足,我感受到了炜璇心中的痛。看到炜璇的眼神,我想为什么一个处于花样年华的女孩会这样冷漠?她内心的渴望是什么?是什么让她和自己心中的渴望失去了联结导致她封闭了自己,不愿意和父亲联结呢?
炜璇的状态是我们生活中很多孩子的一种真实呈现,在这一点上我佩服炜璇的勇气,特别是在戈壁徒步赛结束后的回访镜头里,她能抬起头看着爸爸,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我真的特别感动。炜璇和爸爸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他们都在调整自己,也都在想着共同的方向努力,这样的改变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他们却在一点点往彼此的内心靠近,这是多么不容易,又是多么开心的变化啊!
我们很多父母都在不知不觉中从自我角度出发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安排他们的各种活动,甚至是强制孩子去做各种他们认为必要的事情,这时候我们的要求和强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影响和感受呢?通过观影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基于什么而发出的呢?
影片中的焦雅妈妈,曾经因为和丈夫的观点不和而经常争吵,这样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在戈壁徒步的第三天几个孩子坐在沙漠上谈心的时候,家溢说当父母情绪不好的时候,他做什么都会被骂。如果父母中有一个单方面给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会提心吊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而这样的事情又经常发生。听到家溢这样说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我也曾因为和先生观点不一致而单独给孩子做过很多决定,我这样的做法也会给我的孩子带来同样的感受,可是我当时并不知道,原来孩子因为我们承受了那么多无助的彷徨和压力。
子嘉说只要他的妈妈以前特别厉害,导致他不敢看她的眼睛。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一听到妈妈的声音,他都会立刻停下来,吓得不敢动。我的心一下子就被子嘉的话击痛了,我也曾经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很凶的妈妈,我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而我以前根本没有意识到我的行为带给他的影响,还觉得自己是一个为他将来好的才如此严格的好妈妈。
炜璇说她有两个弟弟,父母的关注点总是在弟弟的身上,她什么都要让着他们。虽然在父母的眼里她是姐姐,可是事实上她还只是一个14岁的孩子,她也需要关爱、理解和支持,她说她希望父母能平等对待他们,不要那么偏心。她内心真实的渴望没有被看见,所以她以前是沉默。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颜爸爸夸奖自己的儿子骏楷在第二天和第三天不让别人碰他的旗子,让他惊讶、感动,他赞赏儿子的坚持,可是却说炜璇没有突破,我看到炜璇的眼神是受伤的、落寞的。那一刻我的头脑中立刻浮现出炜璇和子嘉牵着小马代,陪伴她一起行走的画面。我想象如果我是炜璇,听到颜爸爸在众人面前把自己和弟弟做出这样的对比。我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这个镜头让我禁不住想,我们做父母的是否真的平等地关爱我们的孩子呢?如果不能做到,我们会给他们的心里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我们的父母常常说我们是爱孩子的,可是我们爱孩子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呢?是要求他们必须达到我们心中的某些标准吗?是他们必须要做到我们预期的某种优秀吗?是他们一定要符合我们对他们将来的一些设想吗?还是他们要替我们去完成我们自己并没有完成或实现的梦想呢?
通过电影中的镜头,我也在思考,我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方式是怎么形成的?抛开我们作为父母的身份,作为独立的人,我们是真实地忠诚于我们自己的内心的吗?我们是接受我们自己的吗?我们是幸福的吗?我们是身心完整的吗?我们是知行合一的吗?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些,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要求我们的孩子尽善尽美呢?当孩子敢于真实呈现他们自己的时候,我们真的能从内心接受并悦纳他们的真实吗?
在第二天复盘的时候,队长品意反驳小贝时说,“你只需要讲自己感受就好了。”“你只需要照顾好自己就好了。”我从品意的话中看到了她的独立和自己不想要被他人强制引领的个性。她坚信自己的妹妹可以,不需要她去照顾。她说虽然她一个人在前面,我们已经是一个团队。品意的话让我也思考,我们对他人的辅助是不是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呢?我们成人的心中是不是常常有一些固定的思维在束缚着我们同时也想用这些思维方式来约束他人呢?
真的特别感谢这部电影中呈现的真实场景,通过这些场景照见了我自己的内心,也希望这种照见会帮助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完整。
章鱼妈妈对孩子的爱体现了她的独立思想,她的育儿观对我的触动很大,在大家讨论作为队长品意需不需要去照顾妹妹时,她说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感觉是需要被人照顾的,战胜自己就是影响了别人。她的话一遍遍在我的心中回响,我的心也在奔向明亮的前方。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我想起樊登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大致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的孩子喜欢、欣赏、敬佩我们,那么我们不需要去教育他们,他们一定会希望并努力成为我们的样子;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喜欢、不欣赏、不敬佩我们,那么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是无力的,也是不会有作用和效果的。所以说,所有的问题都源自我们自身,所有问题的解决也是从我们自己先开始,是这样的吗?
从我们自己开始,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看见自己的卡点,联结自己的渴望,再去联结我们的孩子。
二、孩子的潜力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影片中,几个孩子的表现真的超出我的想象。这组孩子大的15岁,小的才7岁。我对于他们平时生活中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但是根据现在大多数孩子的现状,他们生活在物质条件富足的电子时代。他们上学应该不会像我小时候那样每天走很远很远的路去上学,平时生活中他们不会像我小时候那样承担很多超乎我自己年龄所能承担的很多家务活,在学校里他们也不会像我小时候那样经常性地到田地里参加大型集体劳动。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他们的体力劳动相对少了很多很多,除非家长对他们有刻意的体育锻炼,否则他们平时的活动量是很少的,可是他们却完成了这样一次四天三夜88公里的戈壁徒步挑战赛。而且不是一个孩子完成这项任务,是作为一个团队的他们全部都完成了这样一项任务,这样的他们不是超乎我们的想象吗?虽然他们有疲惫不堪地想要耍赖的时候,虽然他们也有哭鼻子的时候,虽然他们也有埋怨的时候,虽然他们也有产生严重分歧和任性的时候,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完整地体验了这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每个人都收获了自己的成长,这一点特别特别感动我。如果我去参加这次活动,我不敢说自己能做得比他们好,这是真的。
我们的孩子不可以这样吗?我们的孩子不可以那样吗?第二天当他们和父母分开,单独行走的时候,家长有担心吗?家长有放不下吗?孩子们却用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他们可以的,他们完全可以的。
他们坐在一起谈心的画面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们以为他们只是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可是事实上我们真的懂他们吗?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那个席地而坐、促膝相谈的画面让我再一次深深意识到,孩子是来教我们如何做父母的,没有他们的到来,我们永远体会不到做父母的感受;没有他们的陪伴,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和他们一起成长,父母的成长都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同步进行的。孩子们的话语句句打在我的心上,我们做父母的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呢?我们只是看到了孩子表面的行为,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行为背后那些更深层次的部分了吗?那一刻,我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深深的感恩,我感恩他能接纳我这样一位不知道如何做妈妈就做了妈妈的妈妈,我感恩他让我一点点意识到我可以怎么做妈妈,我需要先把自己做得好一点,再好一点点。我曾经把对自己的不接纳投射到他身上,让他承受了那么多来自己内心的附加压力,亲爱的孩子,谢谢你!我希望我对你的爱是允许、接纳、支持你真正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我希望你成为的样子。
电影中颜爸爸说他的7岁的儿子骏楷在第二天和第三天一直把他们站队的旗子扛在自己身上,一点也不让别人来动。那一刻我好感动,我记得最初他选择他旗手的时候曾非常豪迈地说过,“人倒旗不倒!”的口号,我当时笑了,觉得这句口号有些成人化,没有想到最后他真的把这句口号变成了自己的实际行动。电影中有他的特写镜头,小小的他扛着旗子走在戈壁上,风把旗子吹得呼啦啦直响,一面大旗对于小小的他来说也是一个很重的负担,但是他完成了自己的责任。一个扛着旗子坚持完成戈壁徒步一天的小男孩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呢?虽然一定会很辛苦,但是我坚信超越辛苦背后的感觉也一定会有更美好的东西在心里的。骏楷的这个行动也证明了孩子是有无限潜力的,我们真的相信我们的孩子可以这样吗?骏楷的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
还有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画面是第二天孩子和家长分开走的时候,两个男孩子在行走的过程中你一句我一句共唱《孤勇者》那首歌,歌声里面传递出来他们内心的一种力量和用行动坚持行走的决心。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是英雄,你的斑驳与众不同,你的沉默,震耳欲聋…….”稚嫩而倔强的声音飘荡在戈壁的上空,我听到英雄的歌声,我看到英雄的身影走在自己成长的途中。
三、孩子的担当与勇敢
在组建团队的时候章鱼的大女儿品意主动选择担任队长,问她为什么要当队长,她说当队长可以帮助别人。品意的回答让我很吃惊,小小的她当队长只是为了帮助别人,而她自己也还是一个小孩子。在徒步的过程中她体验到了当队长的不容易,这时候被问及选择当队长是否后悔的时候,她说她感到后悔,因为当了队长六点钟就得到,还要开队长会议,要做好多事,。可是当问她如果重新来选择,她是否还会选择当队长,她的回答却是“会!”这个回答再次让我感到惊讶,后悔还为什么仍然还要选择当队长呢?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选择当队长,所以她来当。当一个事情必须有人做,而有没有人主动选择去做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品意的勇气主动承担呢?虽然她的内心也是矛盾的,但是她选择了承担,她的勇敢和担当真的让我佩服。
我想如果我处于她那个年纪,在那样的状况下我知道我是不敢主动选择当队长的,我没有那份勇气,我也担心自己做不好,可是她却做了,而且做到了。
影片中她对待妹妹的方式也体现了她的个性,她觉得虽然妹妹小,但是她可以自己做到,所以在妹妹走在最后面的时候,她没有去接应她,她坚持让她自己完成。她反复重复了一句话,“她自己可以走。”“她可以照顾自己。”这句话也触动了我,虽然对这句话表达的观点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并且她的话引起了大家的争议和辩论,但是这句话是不是也代表着一种力量呢?我们真的相信一个暂时走在后面的孩子可以自己做到坚持下来走到终点吗?我们的相信和不相信给这个孩子带来了什么呢?品意的观点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
影片中还有一个特别有思想的男孩---李明泽,每次他的发言都代表着他的深度思考和个人见底,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深邃。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还小,可是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深度真的让我汗颜,我觉得如果我站到他面前,面对他的很多话语,我只想好好地、静静地去思考。
世界是五彩滨水、丰富多元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与众不同的自己吗?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吗?我们接纳和自己的想法不同的他人吗?
这部电影没有很多的特别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太大的场面,没有刻意渲染的气氛,就是在每日的戈壁行走和每晚的团队复盘过程中呈现了一个个真实而打动我们的生命碰撞的画面。我从一幅幅画面中看见了自己的一个个缩影。伴随影片中的人行走在茫茫的戈壁上,我们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戈壁之旅。
四、生命在体验中成长
观看完《生命旅途》这部电影,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生命是在体验中成长起来的,我曾经特别喜欢和学生讲道理,希望我的道理能给孩子们带来改变,有时候还觉得自己那样苦口婆心地说服学生,学生为什么就没有改变呢?现在我自己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一个人的真正成长不是他人的说教能改变的。当一个人自己的认知不发生改变,他的行为就不会发生改变,而认知的改变来源于真实的体验和经历。被火灼痛的孩子自然会远离火,他自己感受到了危险;被认可的生命会会自信,因为他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那么经常被否定和指责的生命会感受到什么呢?通过戈壁徒步赛之后对孩子们的回访活动,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改变和成长。曾经把自己向家长封闭的炜璇和爸爸有了沟通,爸爸看到了她在读书上的自觉,而且她还主动要求爸爸带她去练武功,炜璇不像以前那样低着头保持沉默,她说出了自己对爸爸的真实看法和感受,他觉得爸爸不认真听她讲话,不把她的话放在心上,而且她关心爸爸的生活作息。通过这次父女对话,我看到了他们父女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像颜爸爸在镜头中看到亲子戈壁徒步赛活动主办方给他来信时的笑容一样,流动着暖意。
焦雅和儿子倾心交谈的画面好温馨,父母向孩子敞开了心扉,孩子也打开了自己的心灵之门。很佩服学习型的焦雅妈妈,父母关系的改善给孩子带来了安全感,爱的回流在家里流淌,这样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生命状态自然会发生变化。
子嘉说他戈壁徒步回来之后感觉很多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可怕,作业很多的时候他也会一项一项地去面对。每个人在徒步戈壁中的感受或许是不一样的,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在经历过徒步戈壁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身心完全、彻底地投入到天地之间,他一定会体验到一个更完整和更丰富的自己。那些每日被生活的琐事包围、被电子产品吸引的父母有多少时候是一心一意地和孩子相处、沟通的呢?在戈壁中父母与孩子经历过敞开彼此心扉的沟通后,他们的关系会有什么变化呢?电影中的不同家庭给我们展示了一部分真实的镜头,而更多的画面还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上映着,我们在自己生活的真实纪录片中如何演绎我们的生命旅途呢?这或许是我们每个家庭一生都需要探索的主题。
《生命旅途》看完了,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旅一直在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