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在关系中形成。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个人和他最初的重要客体构建的关系,会内化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内在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性格、人格或自我。
6岁之前,和父母的关系会形成一个人最初的人格。成人以后不过是在重复这种和父母的关系模式。
这个关系模式,我觉得在伴侣之间尤其明显。和异性伴侣的关系,有时候是和异性父母之间关系的重复。
性格,在关系中展现。 一个人在新的关系中,总是去寻求将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这个新的关系中,想把它变成符合他内在关系模式的关系,也就是他6岁前和父母等人建立的关系模式。
我刚开始结婚的时候,特别受不了我老公去出差,去吃饭。这体现了我的不安全感。因为父亲跟第三者结婚,离开了我和母亲。我会把这一关系,自动的投射到我老公的身上。
首先我有很严重的分离焦虑,也许是因为我一岁多的时候被放进了托儿所。
其次,因为父亲有了第三者,我会把我的恐惧带到我的关系里。我并不能清醒的认识到我老公和我父亲是不同的个体,而是不自觉的投射。
性格,在关系中改变。 在新的关系中,你想重复你的内在关系模式,而对方也想重复他的内在关系模式,两个人会持续地进行较量。这就意味着,新的关系,会提供改变的可能性。
当我在和老公的关系中看到我在投射和父亲的模式之后,我告诉了我老公,请求了他的帮助。当认识到我并不是任性,而是我有自己的模式的时候,他理解了我,虽然还不能接纳,但是愿意帮助我。
在这个过程里,我也会跟他探讨他的模式,帮助他。所以我们形成了一种心灵上的互助,彼此在关系里疗愈对方。
这就是武志红老师说的,性格在关系中得到了疗愈。
而我的目标也想武志红老师所说,当我能分析清楚自己,我就可以帮助别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