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来了,我们很期待它。
最近几年,我们总能在暑期档发现一些令人惊喜的片子,去年的《战狼2》、《大护法》、纪录片《二十二》都是很好的印证。或许是发行商们都想明白了,既然没有同进口大片刚正面的勇气,趁国产保护月出出风头也是极好的。
然而如果大家都这么想,也挺恐怖的。
所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七月还能脱颖而出的片子,无论什么时间上映相比口碑票房都不会特别差,尤其是“宁浩+徐峥”的组合。
不知不觉,徐峥已经逐渐成为内地同龄演员中的绝对实力派。
话剧出身+低调性格+接地气的形象+喜剧为主的表演风格,加上“囧”字系列为他所积累的极高人气,如今的徐峥早已不是那个放荡的李卫或者痴痴的八戒,身为制片之一的他开始有所思考。
无奈两个字贯穿了影片的前半段。
离婚,前妻要将唯一的儿子送出国;
父亲病重,需要手术;
自己开的小保健品店无人问津。。。
当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一瞬间集中在这个中年男人身上,旧夹克、胡茬、油腻的长头发,外加总是一副“操劳过度”的迷离眼神,这幅形象往老城区街巷的烧烤摊一坐,简直生动形象的诠释了人到中年的无奈。
而就在此时,一个身影略显佝偻的病态男人带给徐峥饰演的程老板一个惊人的信息。
格列宁,这种可以治疗白血病等重症的药物,是白血病人们长期以来的救命药。但是瑞士公司制定的高达四万元一瓶的价格却是大部分病人无法承受的,在这个供需关系的矛盾中,有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有人聚众抗议奔走相告,但结果总是石沉大海。
于是很多病友活在城市的阴影中,挣着微薄的薪水,做着并不高端的工作,还要时时刻刻戴上厚厚的口罩。在“活着”这个简单的目标面前,其他任何尊严都不值一提。而与此同时,在印度的一些制药厂同时也生产着“高仿”的格罗宁,这种药在药效上同正版药相差无几,但价格却便宜了20倍。但是由于没有正规手续和批文,印度版格列宁只能通过走私途径进入市场,而落魄的程老板则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拯救万千病友的“中国药神”。
我们似乎很久没在国产电影中感受到类似的紧迫感、压抑感和爆发时刻的共情了。警察、药神小队、病人、假药贩子、瑞士公司、印度制药厂,这几方势力的此消彼长,明暗之间的博弈使得片子在30~90分钟左右的一个小时内,进入了一个紧凑的高潮期。在此期间每一位观众的内心都是悬着的,我们的关注点随着跟着人物在走,在替他们揪心,与此同时,我们心里也在权衡,到底谁对谁错?
警察局长说“法大于情”,这话当然是正确的。
在片中负责侦破仿制药案件的曹警官一开始也这么认为,但是随着事件的深入,他的态度也从坚决执行,变为犹豫不决,再到迫于自我内心的道德压力而主动请辞。可以说曹警官是观众视点的一个代表,我们在观影时的内心活动也是类似的。
由于影片还没有正式上映,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大体上告诉大家,《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怎样的片子,所以我们就不对剧情展开过多的分析。
我想说的是,这部片子点映后大家都在刷朋友圈,纷纷表示单看剧情还以为是一部韩国电影。的确,从海报到影调、从电影名到音乐美工的风格,影片都有向韩国电影学习的痕迹;整体看下来也会让人想到类似《素媛》等片子。
但是对于尚未形成完整工业体系的国产电影来说,这样一部有笑点、有泪点、有内涵、有现实意义,并且节奏张弛有度、演员演技大都在线个别人演技超神的电影,真的值回票价。散场后观众们自发的掌声便是最好的例证。
最后我想说一下王传君。
一个人究竟要多努力,才能摆脱过去十年大家心中的固有印象?
为了让大家忘记陆展博,金世佳愿意去演一个“勺子”;同样的,为了让大家忘记关谷,王传君在蛰伏了几年后选择走末日颓废风,从小人物演起。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小角色如是,药神中略佝偻着脊背的老吕更是如此。王传君本就是上海人,操着一口地道上海口音的他,诠释这种“小男人”角色在合适不过。
点映结束后很多观众红着眼眶坐在影院椅子上,手里捏着纸巾发呆,我想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她们之中的很多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摒弃所谓的“流量明星”和“小鲜肉”。
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