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阴亲子日记莒县一中初中部2020级8班驰翔爸爸莒县实验幼儿园园辛分园驰程爸爸1003
我们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似乎成了欲壑难填的白眼狼,稍有不满就向父母开炮。
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一位父亲报警被17岁的女儿家暴。因为父亲不给她买800元的鞋子,女儿就把爸爸的衣服剪烂,把自己关在狭小的衣帽间不出来。
“同学家有5套房,我们家有几套?”更是当下让全网焦虑的问题。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这样一个孩子,某天听同学说家里有5套房,回到家,试探性地询问爸妈自己家买了几套房。
父母们的反应总是有些别扭,吞吞吐吐不知如何作答。似乎没能给孩子挣出5套房,是一件无比羞愧的事情。
为了避免孩子自卑,想要名牌文具,父母咬咬牙买了;想穿网红鞋,爸妈狠狠心也买了。可是,如果孩子跟同学攀比起了5套房,绝大部分家长还真是无力支撑。
正是这个超出了父母能力范畴的难题,开始让我们思考,是不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当孩子向父母索要同款文具、同款鞋子、同款房子时,他到底在索要什么?
事实的真相是:孩子可能不是喜欢攀比,而是在别人的品头论足下,感到了自卑,由此失去判断能力,对于大家都拥有的东西,不论自己是否真心喜欢,都会流露出渴盼之情。
这类孩子还没有形成自我认同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被欺负,很难抵挡来自同伴的言论压力,习惯于在环境和他人眼中寻找价值感,喜欢跟风,不想让自己“异于他人”。
他们希望通过同款文具、同款鞋,甚至是同款房子等介质,找到跟同学、同伴的共同话题,展开社交,从而在人群中获得足够多的关注,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其实,孩子的所谓攀比,或是讨好别人,很多时候都是在努力获得集体的认同。物质上的满足,只是他们为了获得认同的一种方式,毕竟他们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