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道”

作者: 付志斌 | 来源:发表于2022-05-22 21:13 被阅读0次

          语文老师送了孩子四个字“中庸之道”。看似简单明白,但要说清楚,理明白,并非易事,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学习这些对行成自己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很有必要,这位语文老师是位很值得尊敬和有想法的老师,孩子,我们一起探究学习。没有认真阅读和体悟《中庸》,从字面上和常识的理解中谈论这个词,很容易受到误导。

        《中庸》是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少有的文化精品,经常有人会说,处事做人要学“中庸之道”,很多时候相当多的人,把那种不得罪人、老好人、没是非、没原则、圆滑世故等视为“中庸之道”,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与误导,也是文化上的愚昧和浅薄。能流传几千年的文化经典,弘扬的都是正向、有价值和意义的。

          “中庸”的解释很丰富,一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二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不偏不倚”,实现这个目标,《中庸》给了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有操作性的智慧,如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遇到各种冲突和矛盾,企业的发展,销售与产品的研发同样重要,如果只重销售不重研发,企业发展就走不远;有研发的好产品,没有好的销售,企业不能生存;学习课本知识很重要,生活实践的能力,品格德行的励练也不能少,不然就会成为一个“书呆子”;学习知识重要,提升智慧也不可或缺,面对这些类似的问题时,都要何持动态均衡,掌握好各种力量的动态平衡,在个人的发展上表现为全面发展,才能达到目标。在历史上,清朝闭关锁国,搞文字狱,狂妄自大,封闭疆化,没有在时代的发展中保持动态平衡,错过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最后就导致一百多年苦难的近代史,后来打开国门,不断地学习,带来现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

          生活中,处处需要“中道”,要平衡各种力量和事物和冲突,父母要干好工作,赚钱养家,还要关注孩子的教育,还要赡养长辈;作为学生,学习要搞好,做人、品行要端正、阳光,身体要好。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中道”,“中道”首先是我们能够全面客观的认识世界,对于任何问题,在不了解的时候,不要轻率地评价,这是基本的态度,做到“中道”,需要有格局观,内心清净,能够超越“小我”的偏见和自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看问题,做事很周到,只想着自己,心里没有全面意识,大局观念,只会是“盲人摸象”,看问题不全面不深刻,必然做不到“中道”。如果一个人很自私,有偏见,总是按照顾自己的好恶来看问题、做事情,总是希望照顾和自己亲近的人,这样一定做不到“中道”,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中蕴含着很多大智慧,很多成功的事业,成功的人都在实践中去践行中庸,比如不同国家友好相处,互相学习,贸易往来,能促进各国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海纳百川,能提升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互相成就、互相帮助,才有美好的未来,反之如果互相掣肘,互相嫉妒和打压,只能带来咎由自取的痛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也有其它一些角度来解读中庸之道的,如“中”是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无论何时,一定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在这个基础上管好行为和心,从管好行为的角度看,不要违法乱纪,不要践踏社会底线,不要伤害他人的正当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同时注重品格和德行,彬彬有礼,与人为善,能够倾听别人的指教,并且身体力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定会被社会淘汰。

          “中道”为我们解读了一种思维方式与观察世界的智慧,理解并在生活中践行,将会受益无穷。

    二〇二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话说“中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kl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