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小说时,你是否会对情节的把握驾轻就熟,但是一进入写对话、描写背景、描写细节时,就感到无从下手?硬是写出几页文字,但怎么看就是那么的不自然?
最近在阅读罗恩·罗泽尔撰写的《这样写出好故事:描写与背景》这本书。发现这本书就是在帮助写作者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罗泽尔在书中提出立志成为作家的人,应该坚持撰写日志,“记录每天看到的、听见的、尝到的、闻到的或者摸到的”。
看到这句话,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明白了原来写作家日志这么重要,原来要这样记录生活,搜集写作素材。
其实,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中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
他说,“我觉得立志当小说家的人……应该尽量原封不动地收集和积攒素材。”村上春树采用的方法是直接记在大脑中。但是,他没有再作进一步的阐述,也许对于这位大作家而言就是这么简单。
好在,罗泽尔的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搜集素材方法,也就是撰写作家日志。
在谈具体方法之前,立志成为作家的小伙伴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写过作家日志?
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要不“有”,要不就是“没有”。
我的答案是没有。虽然,最近两个月差不多每天花15分钟的时间进行自由写作。但是以罗泽尔的标准来评判,这种自由写作更像是写日记,用来记录生活中重要的事情,用来反思总结。
那么,作家日志应该长什么样呢?简单来说,就是把脑海中的想法和眼前的画面,转为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也就是,用文字来重现丰富多彩的、立体的现实世界和自己相应的感受。
在以前,我认为,小说更多的是作家一气呵成、思绪奔涌的产品,小说中那些丰富的细节都是作者写作过程中自然生成的。然而,看了罗泽尔的这本书,发现现实并非如此。这种神来之笔,也许只会发生在极个别的天才作家身上。
作为普通人,还是要老老实实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才有可能妙笔生花。对于经常遗忘细节的我来说,更应该写作家日志。
特别是有一些感觉稍纵即逝,过一段时间再回想,可能已经变味了。还有一些事情,一辈子可能再不会经历第二遍,所以抓住当时的细节特别重要,这将成为创作时的珍贵素材。
那么,如何写作家日志呢?
简单来说,就是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准备好工具。也就是,随身携带笔记本,当然如果你更喜欢记录在手机或Pad上也可以,关键是随手可得,随时可记。
第二件事:仔细观察并记录周围发生的事情。
发动我们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所有的感官,去感知眼前的世界,并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包括:对话,一些平常熟视无睹的人和事,影视、广播节目中的细节,还有地图、平面图、示意图,等等。
也许你会对记录地图、平面图、示意图有所疑惑。但是,当你尝试创作小说时,就会发现地图、平面图、示意图的重要性。因为,作者可以依靠这些图创造更加立体、真实的故事世界。
第三件事:预留记录时间。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记录的重要性,但仍然没有记录。为什么?因为没有时间。其实就是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来作记录。
当捕捉到一些有趣的对话、特别的语句、反常的行为时,我们会想要记录下来,但是手头又有事忙,想着过一会再记。可是过一会又忙于其他的事情。拖到临睡前也没有记录下来。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罗泽尔也强调:“每天留出足够的时间撰写日志,一两页甚至更多。”
所以,除了随时记录,我们还可以试着每天预留15分钟的时间,撰写作家日志,慢慢建立细节素材库,确保小说创作有料可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