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参加飞鸟集文学史作业之《诗经》。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32061/516533284cbe597e.jpg)
通过中国文学史的学习,了解了中国文学的演变过程和发展,知道了诗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诗歌的高贵身段、华丽面容一下子就变得亲民,感觉诗歌不再那样高不可攀了。
《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305首诗歌,所以又叫“诗三百”。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ū)。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jiǔ)。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中的诗歌原本没有题目,是收编者用第一句中抽出的几个字作为诗题,这首诗就用了第一句里面单独成词的“木瓜”做诗题。
这是一首卫国的民歌,像是两个人在对话:你送给我木瓜,我回报你美玉,不是简单地报答,是想永久和你做朋友;你送给我木桃,我回报你美玉,不是简单地报答,是想永久和你做朋友;你送给我木李,我回报你美玉,不是简单地报答,是想永久和你做朋友;
整首诗共54个字,三句中只变动了六个字,像是在反复吟诵,又像是在加深表达一种理念。我专门查了这种写法,叫“复沓”,有轻微的变化而反复吟唱。就像现代唱歌的时候,前一段和第二段韵律不变,只改动几个字一样。事实上,诗歌就是伴奏着音乐唱出来的诗,或者劳动的时候有节律的号子。
这首诗里面的木瓜、木桃、木李,都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可以直接吃的木瓜、桃子和李子,而是酸涩苦口的果子,需要烹熟才能食用。琼琚、琼瑶、琼玖,都是美玉、玉佩,是很珍贵的。在这里,木瓜、木桃、木李和琼琚、琼瑶、琼玖对应起来,是一种不对等的交换,不是“投桃报李”那样的等价交换,礼尚往来。为什么要这样呢?这里其实不是为了换东西,而是为了得到比物品更加珍贵的友谊,所表达出来的真心。
这里想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面,有一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是用最不起眼的针和线指代群众的一切物品。这首诗里面也是用了一种指代,交换中物品价值越不对等,越体现出诚意。
情比金坚,古人就已经很直接的表达出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的是古已有之。
这首诗可以看成是两个人之间或者邻里之间的交往,也可以引申到两个国家之间的邦交。
在前几年防疫物资紧缺的时候,我国收到了别国的捐助,在后期回赠的时候,物资上都会写上“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就是用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表现出一种大国风范。
中国早期的诗歌多是三言和四言诗,这首诗也可以写成四言诗:
投我木瓜,报以琼琚。匪以为报,永以为好。
投我木桃,报以琼瑶。匪以为报,永以为好。
投我木李,报以琼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
但是,少了语气助词“以”“也”,这样读起来失去了韵味,没有了作为歌曲的那种郎朗上口的感觉。想象女孩子是如何楚楚动人的,“嗯哼”“是呢”“哦哦”……简单的几个语气词就是大杀器,有谁能轻易拒绝这样会撒娇的女孩子。
大家在影视剧中看那些夫子、书生读书,“之、乎、者、也”到兴趣之时往往会随着文章的节律摇头晃脑。如果把《木瓜》写成简单的四言诗,不但让这首诗无法唱出韵味,连夫子读起来,都无从摇头晃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