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清楚了吗?
清楚了。
好的,那去做吧。
遵命。
但是,一会儿拖延症经常犯了。
怎么办?
这个时候,常常会设置一个“最后期限”(Deadline)。
例如:周三下午交 PPT 给我。这是 Deadline。如果 miss 了 deadline,你就自己找一条可以让自己 dead 的 line 吧。
此时,无辜脸开始出现,都说 ddl 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噼里啪啦,稀里哗啦,叽里呱啦,可能一个晚上就写好了。
毕竟,谁也不想死啊。但是,ddl 真的是让你最后一天交吗?
不是。ddl 是最低要求,是最晚最晚不能晚于那天交。
所以,你千万不要等到最后才交。
于是你会惊讶的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DDL这个词从只有曾经在字典中对你而言只是一个与dead有点关系的陌生存在,变成了整天挂在你以及你身边人嘴边的常用语。而赶DDL这个行为不知不觉中也占据了你相当一部分的日常时间。
托尔斯泰说,
每个人的DDL是不同的,而赶DDL时的痛苦则是相同的。
拖延症这个理由是其今年见过的最完美的锅。
“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以及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甚至很享受那种deadline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这种时候,会在心里表扬自己很有’效率’。同时,长期这样下来,尽管不愿承认,但潜意识里确实觉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平平,会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于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再次强化着拖延。”
改变什么的,就从现在开始吧。
所以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去努力跳出这个循环呢?
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把事情尽快地做完,并且要提高自己的效率,这样也不会让自己演变成拖延症甚至强迫症患者。
在职场中,信任是基础。没有信任,就没有协作。
如何建立信任?
最基本的方法,是让人家有“知情权”。
什么是知情权?
就是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
老板,您交代的事情已经在办了。昨天拜访了客户,聊了一个小时。很有收获。我会根据沟通修正一下方案,周三前发邮件给您。有进一步进展,我再向您汇报。
当老板看到这样一条微信,估计只会说一个字:好。
但是这个“好”字背后,是信任。
然后,记得完成你说过的话。“周三前发邮件给您”,那周二下班前,一定,一定要发给老板。
那周三上午9点之前可以吗?
不行。信任,不是让别人先担心,然后在 deadline 的最后10秒钟,解除担心。
所以,永远在 ddl 前汇报沟通你的进展,然后完成你的工作。
我是晏子出刀,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