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之光产品大学
从博客与微博的区别,谈社交创新

从博客与微博的区别,谈社交创新

作者: 青空片想 | 来源:发表于2015-12-08 15:24 被阅读101次

时至今日,微博依然是很多社交产品争相参考模仿的对象,很多人叫嚣着自己的产品是“图片版”微博、“视频版”微博、“语音版”微博,乃至于大家对微博本身的解释都变得有些模糊了。

这里,我觉得很有必要分享一下我对微博的几点认识与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在微博刚刚面世的时候,大众对它不是很了解,于是在宣传和推广上面,便将微博定义为了“140字的博客”。

而这个“微博”的“微”,从字面意义上来讲,似乎指代的便是“140个字”。

可仔细分析一下,发现微博与博客的区别哪有这么简单,甚至可以说,微博与博客根本就是两个东西(罗胖附体了?)。

140字,早已从最初的量变,引起了质变,微博不是博客。

140字与时间线FEED流

140字与时间流FEED是相辅相成的,很多人总是从字数短,创作成本低来看待这个问题。

其实远远不仅如此,在传统的博客feed流也是时间线的,个别的是编辑精选之后的时间线。

这个取决于博客的“标题+正文”的固定格式,feed流上的显示大多只是标题加时间。

用户在浏览的时候,对于标题里面的内容是不知道,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黑箱。

而用户在阅读标题便已经产生了预期,这种预期将会带来两种后果,一种是写得不错,另一种,标题党。

但是这在微博中是不会存在的。在微博中,feed流直接显示内容的全部,140固然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但更加本质的特点是没有标题,这也就是微博之所以能够被“刷”着看的原因。而这个“刷”的动作在传统的博客中是无法实现的,博客用户的操作习惯是点进去,跳出来,再点进去。这种一进一出的动作,每一步都是独立的、不连续的。可以说,博客的封闭性,很差,刚沉浸进去,又得跳出来。

从关注到关注

显然微博中的关注在博客中也是存在的,但这两种关注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这种差异来自于平台属性。

微博是你个人的微博,博客却是平台的博客。

这就像每个人点开博客之后的首页,往往不是自己关注的朋友们发的博文,而是平台编辑们的精选,而且这种精选是分模块,分版面的,这是一种二次加工后的产物,有点像UGC门户。

也就是说,虽然同样存在关注关系,但博客并不借助于这种关注关系来实现用户们的“发现”,而是相信自己的编辑,想要通过自己的媒体属性,把那些“好”的东西拿上主页,给大家看。

每个人在博客时代,都在追求的是一个“上首页”的荣誉,而这在微博时代是不能想象的。

这里面存在一个平台与用户间的关系问题,平台是否介入这个“发现”机制,或者讲得更加深入一些,平台是否通过自己的价值观来引导用户的“发现”,而判断这个问题的依据很简单,这个平台是否需要编辑。

按照“去中心化”的角度来讲,也就是平台是否是去中心化的。

按照“UGC”的角度来讲,对于这些UGC内容,它的发现机制是否也是UGC的。

转载和评论到转发评论

微博的病毒式传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转发”,而这种转发又往往是“转发+评论”的。

甚至可以说,即使用户只是单纯转发一个内容,没有附着任何评论,这个转发其实也是有“评论”的。

当然了,这在微博的语境中又往往不仅限于肯定,甚至有时候还有晒晒这傻X的潜台词。

这样的行为是对信息的一种“自我补完”,也就是信息的在加工,再创作。

这在博客中却不能出现,在博客时代,评论与转载是割裂的。

这种割裂,博客本身受限于他的固定格式,是无法融合的。

而这又回到了feed流与140字的问题,可以说转发与标题+内容的格式是格格不入的。

可以这么说,相比于博客,微博的“短”、“平”、“快”,是从内容到机制,又从机制到内容的。

前两天一个朋友对我讲,按照twitter、instagram、vine的顺序,接下来的风口就是视频社交、语音社交啦。

对此我是不认同的,因为如果想要通过改变媒介形态来复制微博的成功,其实是不合逻辑的。

twitter和instagram的成功,一个很必要的条件是,文字和图片都是静态的,是可以放置在feed流中,被人刷着看的。

而视频和语音这类动态的东西,其实跟博客的形态是一样的,他们都太“重”了,不大可能像微博那样被轻易的阅读继而转发出去。在类微博的视频、语音社交中,在feed流中完成“刷——播放——刷”的动作和在博客中完成“刷——点进——(阅读)——退出——刷”的动作难度是相当的,也就是说,是否能在feed流中完整展现内容的全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所以我认为twitter和instagram的成功,在视频和语音社交中难以再现。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交形态,就是轻博客。

轻博客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找到博客与微博的本质,硬是要整合微博的传播优势与博客在内容质量上的优势,结果沦为四不像。

我认为在这里转发机制都还好说,唯一的问题是,轻博客要不要标题?如果要标题,他的feed流该怎么显示?如果不要标题,那他的feed流上要显示多少内容才合适?如果要显示全部的话…………我都不敢接着往下想。

因此我觉得社交创新是具有两面性的:

创新其实很简单,

首先是收敛归纳,通俗点讲就是找特点,从个例中寻找深层次的一般性结论,

然后是发散,从一般性结论出发,想象出很多个例(可能是你没看到的,也可能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最后是适应,结合技术、市场、行业氛围等等环境因素,从发散出的个例中找出一个可以适应环境的,然后落实。

创新其实很困难,

一个产品发展到后期,产业线非常复杂,复杂到不是那么容易看清,连看清都不容易,更何谈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当你看到本质之后的又要面临发散的问题,发散出的概念太少或者发散出了数量,但没发散出质量,这样的结果又会在过滤环节全军覆没。

最后,当你发散出了大量优质的概念,然后从中进行可行性选择的时候,对环境的分析又不足,发散出的概念再好也白瞎。

在交互设计中,大家有这样一个共识,完成任务的难度与所需步骤数的平方成正比,而在创新的“三步”,一步走错便是三三得九,正好对应“九败”。

难道微博之后,就再也没有成功的社交产品创新了么?

当然有了,我认为微信就算其中最大的“一胜”。而它的成功,借用张小龙的一句话,避免“整合”,“凡是需要整合的,说明都不行了”。

“朋友圈”在微信自身“即时通讯”的定位中算不上主力,但却能吸引那么多以前刷微博的用户,这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的。

如果说微博的成功来源于“140字”的内容全展示feed流与“转发”所引起的病毒式传播效率,可既没有“140字”限制,也不支持“转发”的朋友圈却对微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微信不仅没有采纳微博“成功的要素”,也并未作出任何“重大的创新”,它只是在大家大谈特谈140字改变世界,并意图借此来创造”下一个微博“的时候,从手机通讯录、QQ好友入手,稳准狠,直击微博的薄弱环节——社交关系链。可以说,这是一场不在同一纬度上的战争。

如今,当很多人开始思考如何打败微信的时候,马化腾那一句”打败微信的,决不是另一个微信“言犹在耳。如果你们能听进去这句”敌方势力“的话,我希望你们别把子弹浪费在那些不可能成功的”下一个XX“吧,换个姿势,少侠,请重新来过。

相关文章

  • 从博客与微博的区别,谈社交创新

    时至今日,微博依然是很多社交产品争相参考模仿的对象,很多人叫嚣着自己的产品是“图片版”微博、“视频版”微博、“语音...

  • 该名已经被使用

    这个与博客 微博有啥区别

  • 简单看看lofter

    轻博客是介于博客与微博之间的一种网络服务,博客是倾向于表达的,微博则更倾向于社交和传播,轻博客了吸收双方的优势。最...

  • 直播营销成功宝典——【播商时代.直播秘密法则】的背景

    互联网社交网络,经历了从论坛BBS到博客,从微博再到微信,视频直播成了最火热的社交平台。在全民直播的浪潮下,直播从...

  • 微博十年

    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唯有微博一直在用,微博十年,我居然也用了十年。 从博客导流过去的,顺理成章就有了自己账号。博客写...

  • 微博与博客

    之前还以为博客就是微博,直到在应用商店里发现了新浪博客,出于好奇,下了一个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对于app有...

  • 我的第一篇博客

    我用过许多社交软件,QQ、微信、微博之类的,却从来没有用过博客。在我眼里可能微博流行起来后,博客就应该被淘汰掉...

  • iOS学习笔记35-社交分享

    一、社交分享 现在很多应用都内置“社交分享”功能,可以将看到的新闻、博客、广告等内容分享到微博、微信、QQ、人人网...

  • iOS-社交分享

    一、社交分享现在很多应用都内置“社交分享”功能,可以将看到的新闻、博客、广告等内容分享到微博、微信、QQ、人人网等...

  • 新媒体职业的秘密

    对于在新媒体行业工作的理解 区别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等),利用一切新媒体的工具(微信/微博/社交账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博客与微博的区别,谈社交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pe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