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我开着汽车,接上妹妹一起回娘家给奶奶扫墓。汽车刚出城就堵上了,因为路旁有殡仪馆、金鸡山公墓,里位的车位有限,公路两边就成了临时停车位,一些卖菊花、飘钱纸的商贩又在马路边设临时摊,占道经营。所以清明期间经常堵车。我赶紧掉头向东,选择另一条路回去。
回到家已近十点,母亲坐在轮椅上在门口望野眼,右手拿出一张红色的宣传纸,看到我停车,拿纸的手朝我挥了一下,我走上前拿过来看,原来是关于禁止农村私埋乱葬的通知。规定人死后不准土葬,必须火化,骨灰盒要进安息堂,或入公墓,提倡树葬、湖葬、江葬等文明丧葬形式……
“今天村干部送来的,他们说,以后农村的自留地不准骨灰安葬了,农民死后不葬自留地,学城里人葬公墓?我才不要去公墓。”母亲说。
“我们这种鱼刺角落的地方,村干部管不过来,你别瞎操心,到时候由我们来操办,管得松就葬自留地,管得严就买个公墓。”妹妹快言快语地说。
“公墓要几万元一个,我和你爸不想你们花这个冤枉钱,你奶奶墓旁边就有空地,是我们家的自留地,埋在那里上坟扫墓也方便。”
奶奶的墓在村子后面的大坟头,那是一块高地,每家每户都在那里有块自留地,我们家通常种油菜,清明节前后,油菜花开得正盛,每次扫墓都要从花丛中穿过,染上一身的花香。
我们这个村子几十户人家都姓白,族谱上记载是太祖爷爷兄弟俩挑着箩筐,带着家小从常州出南门,一路向南,看到此处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树,挂满了银杏果,认为此处土地肥沃,水路通畅,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在此落户。哥哥临死前,选定村东头地势较高的地方做他的墓地,从此就成了村里死了人都葬于此,坟墓叠坟墓,堆成了一块高地。
“妈,你不用担心,如果要买公墓,可以去找何建新,他干爹村里有山地,山上建有一个小墓园,位置不多,只供本村人安葬,比城里的公墓便宜,离我们家也不太远。”
弟弟听到我们到家的声音,从室里走出来,听到妹妹的话,忙说,“那个地方我去过,不怎么样,不如大坟头的风水好,那里相当于是村里的民间公共墓地,村里也不好管。”
奶奶的墓地势比较高,可以看到村子和自家的房子,可以欣赏四季变换的田园景色,当然比公墓好。公墓里是密密麻麻的墓碑,清一色的松柏树木,肃穆有余而柔情不足。
“妈,我认为既然公墓可以提前买,那么私墓也可以提前建,过去有钱人家都会提前准备好棺材,现在我们提前准备好墓地,相当于准备了寿材,对你和爸来说,只会增寿,不会有坏处。要不,我们提前为你们筑个双墓?”
母亲担忧地说,“这样不好吧,我家这样做了,其他人家跟上来,怎么办?”
“弟弟在自留地浇筑个水泥坑,他们管得着吗?就算村民知道是筑的是墓地,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可能巴不得我们带头,他们可以跟上。”
父亲叹了口气说,“说什么死人和活人争地,几千年的死人都是入土为安,堆个土馒头而已,几十年一过就塌平了,又恢复成了普通的田地。看看现在的公墓,占据成片的山,钢筋水泥浇筑,上百年都坏不了,这才真的是死人和活人争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