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面对抑郁,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面对抑郁,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作者: 海豚学院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7-25 19:12 被阅读0次

“华南理工大学发生毕业生坠亡事件,家属称其生前患有抑郁。”

短短的一句新闻报道,成为一个年轻人与这个世界最后的联系

当大学生坠亡与抑郁症这个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报道上,总是能激发一些人的正义之感,他们总是在评论里趾高气扬地指点评论着别人的生活。

就这么跳下去了,对得起家里人吗?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都那么想不开?

这承受能力还大学生呢。

都20岁的人了别动不动就跳楼。

世人在想批评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从没有站在被批评者的角度思考。

01

就在昨天中国青年报发出了一个投票: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你觉得自己有抑郁倾向吗?

在这将近三十万的网友投票中,认为情况严重者占比27.4%,微情绪低落60.8%。

全球有将近3亿人罹患抑郁症,约占全球人口的4.3%,近十年来增速约18%,其中中国有5400万患者。

而这其中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抑郁症识别率仅为21%,接受干预治疗者仅1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5.65%。

更糟糕的是,抑郁症自杀死亡已经成为15岁~29岁人们的第二大死因。

这些都是写给我们正常人看的数据,而正在经历的人感受到的不是这些方正字体的学名、病名,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对自己的厌恶

持续的情绪低落、对于和朋友同学聚餐或参加社团活动的兴趣明显降低、不想跟别人交流、默默流泪、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时常感觉很困但是晚上睡不着觉……

这些从表面上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丧”情绪,叠加起来可能说明已经有抑郁情绪,甚至于是抑郁症。

02

先带大家了解下,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类复杂疾病,有生理性感情基础,与后天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人体表现出一系列“抑郁症状”的持续动态过程。

那么患抑郁症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有网友这么形容过:“就像是……跌进了一个深不见底、没有绳子没有梯子的黑洞中,自身也是一点力气也没有,很绝望。

我不知道,要怎么样才把抑郁描述得更清楚一点,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我跟一位抑郁症患者一起学折千纸鹤,发现我折不好千纸鹤时;

我第一时间会在想:

“原来我不会干这么细致的活。”

“我手好笨啊。”

而抑郁症患者想的是:

“果然我是最没用的。”

“这么简单的都不会,你还会什么?”

我们只会否定当下的自己,但抑郁症患者们总是习惯于否定自己的一切

抑郁者的世界里,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火把另一样是恐惧

他们的世界会经常性的,被突如其来的恐惧或焦虑所吞没,而能拯救他们的,唯有那个紧握在手中的小小火把。

他们就一直用各种方法,自我安慰也好,找别的事转移注意力也好,试图对某个人好又或者努力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所有这一切温暖的东西,都是一团团小小的光亮。

他们非常非常珍惜这些光亮,会试图一直把这些光亮捧在手中。

他们很清楚,必须要走出这片黑暗的天空,也非常渴望能走出来,他们会用尽全身力气让自己试图不去想,试图转移自己注意力,试图与之对抗。

他们几乎在用尽所有精力,对抗他们自己的心魔。

当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暂时消失时,他们会非常珍惜这种正常人的心态,就像身在极夜地带的居民们在看到太阳终于升起时,忍不住要放声歌唱一样。

但不幸的是,这种情绪,随时会回来。

他们永远都不知道时间点,或许会隔很久或许就在下一秒

03

来海豚学院就诊的咨询者中,女性患者一般多于男性,中年人是主要患病人群。

但越来越值得警惕的是,今年以来,海豚学院接待过年龄最小的抑郁症患者只有10多岁。

患抑郁症的少年儿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愿意去学校甚至是厌学,这种症状往往被有些家长简单的认为是学习压力太大,归咎于“学校恐惧症”。

但实际情况并非这么简单,普通的“学校恐惧症”或者厌学的孩子,一般是在学校里情绪异常,但一旦出了学校或回到家里就会“满血复活”;

但如果是有抑郁情绪的患者,无论是在学校里上课还是回到家里,情绪都是持续异常的。

抑郁症低龄化现象已经存在了,十三四岁的孩子得抑郁症的新闻也层出不穷,而这一令人忧虑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海豚君个人把它分成了三个:

1、家庭原因

现在00后、10后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式、人际环境差别很大,孩子普遍比较“独”。

2、教育压力

现在的就读环境,从幼儿园开始就有竞争压力,在学校里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孩子几乎没有选择,教育体制的问题很大。

3、社会环境

父母工作的压力大,养育孩子的方式也会随着压力有很大的差别,而这些压力也会以多种方式传导给孩子。

04

那在面对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时,我们该怎么做?

面对孩子有抑郁情绪、抑郁症时,一些父母都是难以接受的。

他们非但没有给予孩子这段时期所需要的陪伴、慰藉和帮助。反而会指责批评孩子“有什么想不开的”、“我那方面亏待你了吗”、“意志力不够坚强”,甚至采取打骂孩子的“暴力育人”方式。

而这样的方式,往往只会让孩子在抑郁证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对些而言,摘掉“有色眼镜”,正视抑郁症,是治疗抑郁症关键的第一步。

有时候会看到有评论写道:“死,对抑郁症的人来说,死或许是一种解脱吧。

怎么可能是解脱呢?

抑郁情绪就像不可抗力般,深深地入侵到每个患者的内心,它已经入侵到他们的个性和性格中,渗透到灵魂里了。

每个因抑郁情绪发作而无法将其从身体里剥除的患者,总是下意识地残害自己的身体,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反抗。

那已经是对这个一直伤害自己的世界最无可奈何的求生方法了。

我现在还记得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留言:“跳楼自杀不要选太高,几十楼太高了,中途后悔,怎么办?

他们在被抑郁情绪折磨着,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自杀从来不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主动选择的结果。

那不是解脱,那是抑郁情绪打败了他,那是命运的妥协。

他们比任何一个人都渴望活着。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身体心理的双重折磨下,还对这个世界抱有一丝期待。

他们要的并不多。他们要的只是,需要我们表达出对他的抑郁情绪状态的接受,让他觉得在你这儿抑郁情绪是被允许的。

有时候他们想要的,或许只是简单的陪伴。

这也是我们仅能做的也是对他们的唯一慰藉。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欢迎关注“海豚世界 ”,id:dolphinsworld 。这里百万妈妈的共同成长社群,提供众多妈妈自我提升干货(情感婚姻、育儿等),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并聚集众多优秀美妈一起交流学习,最有趣有料的线上和线下活动,等你来!

一一老师,三亲教育体系创建者、创新心灵教育实践者,国家高级家庭教育导师、心理咨询导师,帮助众多妈妈度过生完孩子那艰苦的几年,陪伴共同成长,我们的宏愿:让每个家庭笑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面对抑郁,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sk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