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遵从孔子,就算是小女子也想做一个仗剑走天涯、行侠仗义的女侠。
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颂伯夷、叔齐,评价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夷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商纣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叫孤竹国(现在秦皇岛一带),国君是商朝王族的分支。
当时孤竹的国君名叫亚微,他有三个儿子: 长子伯夷,次子亚凭,三子叔齐 。
国君很喜欢三子,遗愿传位于三子叔齐。按照当时礼制应当是长子伯夷继位。
国君仙逝后,大臣们拥戴长子执掌国君之位,可是伯夷却说,我们应当尊重父君的遗愿由弟弟叔齐继位。然后,离开自己的国度,远走他乡。
可是,叔齐却说,我不能这样,于礼不合,于兄不恭,于是也离开了自己的国家。
大臣无奈,只能拥立二子亚凭做国君。躺赢的典范。
伯夷和叔齐双双出走后,在城外意外遇到彼此。后来,兄弟二人结伴而行,到了蛮夷之地,听说周朝周文王礼制有加,对老人也很好,所以决定去周朝安度晚年。
谁知,走到半路听说周文王驾崩了,周武王继位,还要去伐纣灭商,兄弟二人义不容辞,勒马谏言,险些丢了小命。幸得旁边的姜氏将军劝说,比两人乃是大义,武王才放过了他们。
不久后,听说武王伐纣大获全胜,商朝的土地都归周朝所有,伯夷叔齐无处可去,只能退到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拒绝吃周朝粟米,不久后便饿死了。
给大家欣赏当时绘画巅峰之作《采薇图》。此画由两宋之交的李唐所做。
全景图 人物特写图后人无不感念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
孔子评价伯夷叔齐是仁人志士,主张遵礼仁德,追求仁德。伯夷叔齐是古代贤人,不怨悔,不破坏礼制秩序。
孟子评价夷齐为“圣之清者”。
屈原在《九章·橘颂》中把夷齐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榜样,“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把《伯夷列传》作为人物列传的首篇。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赞颂伯夷、叔齐。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二千多年封建王朝里书生学者都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诲,因此,伯夷叔齐也是千古传颂典范。
今天,你知道了吗?
每天进步一点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