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好文关于写作 生活
《无问西东》:你的人生,总要有一次成为自己

《无问西东》:你的人生,总要有一次成为自己

作者: 陪你读书_ | 来源:发表于2018-01-16 08:38 被阅读966次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迟到7年的电影《无问西东》,就在这样一句画外音中,轰轰烈烈地开场了。

它讲述了在四个不同时代下,作为清华学子的四种境遇。

故事看似分离琐碎,却被这样一句话紧密连接: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这四代人,用各自波澜壮阔的一生,共同推进了时代的进程。用不同的时代语言和行为,诠释和演绎了“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八字箴言,让这一脉相承的“不问世俗,无问西东”的内在精神贯穿始终。

1  真 心

1923年,北平。

清华放榜日,学子吴岭澜文科门门第一,物理却不及格。

他不甘心,来到校长室,校长梅贻琦看过成绩后,静静地问:“如此天资,你为什么不学文科,而偏要念实科(即理工科)呢?”

吴岭澜答道:“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

校长笑了笑,继续问:“你求学的目的是什么?”

吴岭澜答:“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交谈中,梅贻琦发现这个学生很聪明,天赋极高,但年少轻狂,只是为了学而学,根本不懂何为学习的意义。

梅贻琦淡淡回答:“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他告诉吴岭澜:“所谓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吴岭澜不懂,他躲避训练,远离喧嚣,宁肯坐在冰冷的台阶上暗自思考。直到有一天,泰戈尔访问清华大学,吴岭澜挤过重重人群,听到讲台上那嘹亮的声音:“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讲台之下的他,看着站在泰戈尔身侧那在当时最出色的一群人时,电光火石间突然就懂了。所谓真心,不是因他人和时代的影响踌躇不前,而是看到自己的珍贵,为人处事顺遂己心,从而反过来影响这个时代。

吴岭澜的真心串联了整个故事,启发和拯救了未来一个个无处安放的灵魂。只是这时候的他,尚未领略到真心的力量。

2  正 义

1937年,华北沦陷,数千位高校师生们被迫撤离,来到祖国西南破落的昆明,完成了一场“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

吴岭澜就是这浩荡队伍中的一个。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他们用茅草修建校舍,在荒郊野外支着黑板授业读书。

天降大雨,身后的黑板上,静静躺着五个大字:“静坐听雨声”

沈光耀就是这群学子之一。他想参军报效祖国,却把父亲气得卧床不起,母亲千里迢迢来逼他回心转意。

母亲搬出家训,告诉他,人的价值不是用功名利禄来判定的,“就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

“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故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沈光耀顺从地背着家训,那一个个铿锵的字眼,如刀子般扎在他的心上。他发誓自己一定好好读书,绝不当兵。

没过多久,日军轰炸昆明,防空警报拉响,他在校舍附近遇到了教授吴岭澜。他看到吴岭澜捧起鸽子笼,淡然道:“能救一个,是一个。”

炸弹从天空掉落,大地一片疮痍。飞溅的泥土之间,笼子里的白鸽与惨烈的现实形成了极端的讽刺。

象征和平的白鸽,不能自由自在翱翔于蓝天,反而被锁在狭小的笼中。万幸,还有像吴岭澜这样的正义之士救起它们,给人希望。只要和平鸽不死,和平就来日可期。

山河破碎,沈光耀无法置身事外,便瞒着父母,加入了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空军——飞虎队。最后,他在战争中决然撞向了日军战舰,同归于尽。

沈光耀是民族英雄,他正义而勇敢。在小家与祖国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用血肉之躯,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

只因他明白,正义不是别人艳羡的功名利禄的虚伪光环,而是蓝天之上身披的那道万丈霞光!

训练期间,沈光耀总把省吃俭用留下来的东西空投给难民区的孩子,还在天上做出高难度动作逗他们开心,孩子们喜欢他,亲切地叫他“晃晃”。

个人力量终归有限,就在孩子们食物不足时,天空出现了“一群晃晃”。那是沈光耀和战友们,用大爱谱就了一曲希望之歌,拯救了小陈鹏和众多孩子。

当一架架战机排成整齐的队形直冲云天时,我看到了整部电影最美的画面。而同一时期的电影之外,有太多正义之士用行动诠释着内心的凛然!

1937年北平沦陷时,邓稼先正在读高三。在一次日本人召集的聚会上,他怒不可遏地撕掉了日本国旗。当晚,学校校长赶到邓稼先家:“开始追查了,赶快把孩子送走。”

临行前,父亲对邓稼先说:“孩子,你要学科学,学科学为国家。”就这样,邓稼先逃出北平后,长途跋涉来到了昆明,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后成为了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

是爱国的热情和内心的正义,让邓稼先无法坐视日本人耀武扬威。他手撕日本国旗不是行为鲁莽,而是当时的青年们本该有的血性和赤诚!

3  无 畏


1962年,陈鹏就读于清华大学,和王敏佳、李想是初中同学,关系特别好。

某天,他们去看望中学老师,却撞见老师被师母欺负。王敏佳气不过,便和李想一起给师母写匿名信。

不料被师母发现了,闹到了医院里,诬陷王敏佳勾引她丈夫。

王敏佳很义气,一力承担了所有罪责。事情却越闹越大,挖出她“五大罪状”。讽刺的是,王敏佳被批斗那天,李想刚好在墙那边接受表彰。

一边是“破鞋”般恶毒的咒骂,一边是“向支边同志学习”的欢呼震天。

听到李想在墙那边大肆宣扬:“与邪恶势力划清界限”,王敏佳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她还敢笑!打死她!”师母的一句呼喊,众人一拥而上,打到这位如花少女停止了呼吸。

陈鹏赶回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黑夜,冷雨,挖坟,立碑。王敏佳在大雨冲刷下奇迹般苏醒,陈鹏傻愣了好久,才冲上去紧紧抱住了她,抱住了失而复得的珍宝。

是精神的力量超越了肉体的死亡,是真心挽回了真心、无畏换取了无畏。

再见李想时,李想痛哭流涕:“王敏佳骗了我们,我想帮她都没有办法!”

他没有告诉李想王敏佳还活着,只提醒了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

故事的最后,王敏佳只提着个水壶,就敢穿越重重戈壁去大西北找陈鹏,找她心中所爱。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她找到了没有,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是陈鹏对爱的无畏,拯救了王敏佳,同时拯救了他自己,至少他们彼此是不负的。

影片中讲述了爱而无畏,但在当时社会中,有太多“大无畏”之人。

抗战初期,闻一多宣称:“赶不走日本人,我就不剃胡子!”所以在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位大胡子教授在炮火中静然安坐,授课如常。

国共内战时期,闻一多不顾自己被列入特务枪杀名单,义愤填膺地发表演讲:“一个李公朴倒下了,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无畏是一杆枪,直逼敌人的心脏。是闻一多先生面对生死的大无畏,喊醒了一个个蒙昧的国民,铸就了新中国不倒的丰碑!闻一多不是个体,在国家存亡之际,具有无畏精神的大有人在!

4  同 情

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果果是职场精英,却被上司当枪使,丢了工作。

张果果资助了四胞胎的手术,却被罗伯特告知这是个无底洞。其实张果果心里也明白,就像只剩个底儿的红酒一样,“现代人的情感,就只剩这么多了。”

四胞胎家人天天打来电话,甚至跑到公司来,口口声声“孩子的名字是你起的,你也算孩子的亲戚”,让张果果不烦其扰。

于是张果果给他们租了三年房子,帮他们找了足以谋生的工作。

然而,对方只是掏出了一个装了四支毛笔的盒子:“我们一直找你就是想给你这个,为了表达感谢,我们特地用孩子的胎毛做了胎毛笔……”

一瞬间,张果果红了眼眶,感受到了同等的善意。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思考问题总会以“自己”为前提。这件事对我有没有好处?会不会产生什么后果?因此畏首畏尾,放弃了很多义不容辞的责任。

清明,父母拉着张果果去扫墓,告诉他要一辈子“感激你李想叔叔,如果不是他,我跟你妈命都没了。”

至此,故事便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在故事外,“同情”是很多善良的人共有的崇高品质。

林语堂在美国留学时,穷困潦倒,胡适说:“你回国以后到北大来教书,北大每月补贴你四十块美金。”

林语堂夫人病了,是胡适二话不说寄来手术费500美金。此后多次资助,胡适都以“北大给的培养费”为由。

等林语堂回国找北大校长蒋梦麟表达感谢时,蒋梦麟说压根没有这回事。原来胡适为了照顾林语堂的面子,一直以个人名义帮助他。

除了林语堂,胡适资助过的学生还有吴晗、沈从文等等,自己苦点没关系,一定要成全有才华的年轻人。

胡适是一个充满同情心的善良的人,他不求回报的善意,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个伟人。当今时代的人们,可以迟疑、可以犹豫,但请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表达“同情心”,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小小善意,足以撑起别人的整片天空。

电影散场后,没有人离开,大家都被片尾震撼了目光。

镜头随意扫过,就是一位足以撼动中国历史的伟人——梁启超、闻一多、林徽因、徐志摩、沈从文、邓稼先……

片子中几乎每一个人,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真心、正义、无畏、同情”这八个字。

正如作家麦家说的那样:“我们追求速度和更快的速度,我们追求物质和更多的物质。我经常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让自己变得轻盈一点、干净一点、简单一点、明朗一点、真实一点?”

当今社会,真心、正义、无畏、同情不可或缺,这是每个人干净简单、明朗真实的箴言,更是整个社会干净简单、明朗真实的基础!

重新回到片头的问题:“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我想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就算预知了结果,他们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吧。一样的一往无前,一样的无怨无悔。

“无问西东”四个字出自清华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这也是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爱你所爱,行你所行,顺从你心,无问西东。”

相关文章

  • 《无问西东》:你的人生,总要有一次成为自己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迟到7年的电影《无问西东》,就在这样一句画外音中,...

  • 无问西东

    朋友,如果你提前了解了自己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遵从自己的内心,无问西东。——《无问西东》 这部电影相信好...

  •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 爱就爱了,做就做了,人生,不要有所遗憾,当之立世,独断专行,无问西东,我是德狂侠女。

  • 无问西东

    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无问西东,李芳芳导演的。 无问西东,最初仅知道这是庆贺清...

  • 那些《无问西东》教给我们的教育,您悟到了吗?

    只问自由,无问西东; 只问深情,无问西东; 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只问盛放,无问西东; 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清华...

  • 用心品茶,无问西东

    如果让你提前了解了自己的人生,那你还会有勇气前来走这一遭么? ——《无问西东》 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一系列的矛盾...

  •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 ……………作者·夏伟新 -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听从本心,生命真实,无问西东。 - 坚守...

  • 不问世俗,无问西东

    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无问西东》。 好的作品往往是不讨巧的,《无问西东》从上映...

  •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 (图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问西东》:你的人生,总要有一次成为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wj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