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阵子和同事小Q同路回家
我下班有点晚
照例锻炼完身体
已经是北京的夜里9点多了
路上聊天,我发现他一直在吐槽
不断的低头看手机,回复微信内容
我问他:“客户消息?”
小Q说:“是啊,这个客户付了200咨询费,从早问到晚,现在已经快10点了,在地铁里面不方便回复,被他缠的有点难受。”
对于他的话,我表示感同身受。
做这个行业久了经常会有客户咨询问题,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有些朋友不分昼夜的喜欢夜出活动.
举个例子:比如晚上10点后,微信突然弹出的一个窗口说要咨询问题,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看到问询消息,我相信很多对工作负责的人会选择回复的,而不是置之不理。)
我觉得可以回复咨询问题
这样很好!
可又想
是不是哪里不对?
遂去查了一下《劳动法》,法案第四章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施劳动者每日的工作时间不超过八个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作制度。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我想,可不可以认为
对于保险咨询的行当,客户就是“用人单位”呢?
既然如此
超过了8小时后的工作时间,既定夜间10点后肯定可以算作额外的工作时长了。
那么
按照咨询收费标准,可以支付不低于150%的正常咨询费用。
所以
有关深夜问询的客户朋友。
请不要说“打扰了,抱歉这么晚联系了,在不在?有个问题想问一下等等。”
直接微信发红包过来,注明额外的支付数额100-200元的咨询费不等
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专业的咨询顾问们
是十分愿意为大家解答问询的。
2
咨询收费是正常的,但业内的朋友不要拿收费来找自信。
我在各个论坛和知识类网站看到过很多有关保险咨询收费的话题。
要么是回答,要么是整理成了文章。
大体内容是这样的:
1)配图 XX文件,各家公司资料,N个G
XX对比,包含条款对比,产品保障对比,收益对比的 等等对比
XX法律条文,保险法、婚姻法、信托法、继承法……看了多少法律等等
(每一个专业的经纪人都会有这样的资料库,只是很多人不说而已)
2)关于投保的N种告知问题
XX结节、XX尿酸偏高、XX囊肿等等
还有一些疑难问题
如XX公司救援服务问题、XX保险理赔纠纷、XX内地与境外的差别等等
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协助,是很难搞定的投保的。
以及宣传经纪人的重要性的。
比如现在专业经纪人的人数很少等等
(可以肯定的是,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一直都很少!)
3)秀 自己的客户来源
比如看到XX文章觉得你很专业
very nice!
所以想添加为好友咨询相关事宜的。
同时说明
每做一个客户方案
服务名单就少一个的
这让我想起了饥饿营销
(最后弄了一个截图为证)
这样的营销手段的确可以带来一定的客户流量
但我更认为
真正吸引大家前来咨询的是我们自始而终的努力
以及换位思考后发自内心的
用自身所学用匹配客人真实需求的规划内容
和方案设计
所以咨询收费是正常的
但业内的朋友不要拿收费来找自信!
3
如何正确的收取咨询费?
1)通过互联网的前来咨询的朋友,愿意接受咨询收费的
可以按照合理的方案比例收取咨询费用
或按照每次的咨询价格合理收取
若超过正常工作时长的
合理加收咨询费比例
2)各种其他接触渠道获取联系的
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和自身情况
自行选择是否收费
3)客户不愿付费的
请判断自身的专业程度是否达到收费标准
收费及付费的双方是平等的
一方愿意支付费用
另一方应当满足付费要求
假若提供的方案不能正确合理的满足客户需求
对方也可以提出收回付费金额
4)客户就是不愿付费的
莫强求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随他去吧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和隽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