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政局
白起出场前,我们有必要先把当时秦国的政治格局简略介绍一下。周赧王二十二年(戊辰,前293)秦国这时是秦昭襄王时代。宣太后还要再活上近三十年。魏冉接替了楼缓的丞相一职。当下的政治核心圈里只有秦昭襄王本人是正经的秦国嬴姓族裔,两个同母弟弟年纪轻,资历浅。母亲宣太后是楚国人,舅舅魏冉和芈戎当然都不姓嬴,还有一个秦昭襄王的发小向寿,既不姓嬴,也不姓芈,更不姓魏。这是一个有共和制特征的权力集团。这个政治格局中,秦昭襄王在自己的地位未稳之前也不敢轻易重用嬴姓。穰侯魏冉要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于是推荐白起接替向寿到前线指挥作战。
崭露头角
白起闪亮登场的这一仗,《资治通鉴》的记载非常简略了。只是说魏冉在秦昭襄王面前举荐白起代替向寿统兵,白起在伊阙打败了韩魏联军,斩首24万,俘虏公孙喜,攻克5座城邑,秦昭襄王封白起为国尉。这一仗到底是怎么打的,当下虽没有记载,但是若干年后,范雎在劝白起领兵伐赵时复盘了一下伊阙之战,让我们能有幸一窥白起的封神之作,我们先按下不表,后文再作交代。
战功卓越
白起从伊阙之战封神以后,《史记》几乎通篇记载的都是白起的攻城略地,加官晋爵,斩首数目。
附录:
秦国爵位:
第1级公士,第2级上造,第3级簪褭(niǎo),第4级不更,第5级大夫,第6级官大夫,第7级公大夫,第8级公乘(shèng),第9级五大夫,第10级左庶长,第11级右庶长,第12级左更,第13级中更,第14级右更,第15级少上造,第16级大上造,第17级驷车庶长,第18级大庶长,第19级关内侯,第20级列侯。
第1级最低,第20级最高。
按秦照襄王年号记年,十三年白起初次露面时还是第10级左庶长;
第二年,升两级为左更,攻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24万,拔五城;
再过一年,边升四级为大良造(大上造),取城大小六十一座;
又过了一年,攻下了垣城;
又了五年,攻赵,拔光狼城;
又过了七年攻楚,打下鄢、邓五座城;
后一年,再攻楚,拿下了郢,这里的郢,不是指这地名,而是首都的意思。这一回,把楚国国都占了,不光占了人家的首都,还烧了夷陵,就是把人家的祖坟也烧了。这时战争的底线再一次被突破,连人家的祖坟都不放过了,这在春秋时代是难以想象的。逼得楚国将都城东迁到陈地。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三十四年,白起攻打魏国,拿下了华阳,俘虏了主将,斩首13万。同年打赵国,淹死赵军2万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打韩国陉城,拔五城,斩首5万;
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四十五年,伐韩野王,野王降。切断了上党的后路,于是上党归附于赵。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