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曾经说过,人到了一定岁数,要有这样的一本书,在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你解答,没有问题的时候提醒你考虑下一步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放在人生的床头,经常翻阅,常翻常新。他把这样的一本书叫“生命之书”,他说自己的生命之书是《道德经》。
对每个人而言,都可以拥有一本属于他自己的“生命之书”,这本书就好像生命的指引灯,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你指引人生的方向。
这本书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一生,本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的一生,本就是写满他人生经历的人生之书。这本书,只能靠你自己选择,就好像你的人生之书,也是需要你自己选择,要如何书写一样。
选书,就如同选择伴侣一样重要,因为书如同伴侣一样,会伴随你的一生,同时,也会影响你的一生。好的书籍,会让你受益,不好的书籍或许不会让你受害,但却会浪费你宝贵的人生时光,从而阻碍你前进的步伐。
读书,其本质在于思考;选书,则是思考的开始
关于读书,很多人把主要的时间放在了研究读书方法之上,追求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以为书读得越快越好,越多越好,却忽略了读书之前必备的一步,那就是——选书。
为什么要对阅读的书加以选择,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对读书之人而言,时间和精力有限。在人生有限的光阴里,必须要有所取舍。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这句话就指出了我们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不能用有限的时间和经历去追寻无限的知识。
无可否认,每一本书必然都有精华的内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允许我们把时间花在看所有的书之上。
此时,我们只能有选择的看一部分书,让有限的人生,用在有更高价值的地方,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因此,选书就成了读书之前不可或缺的一步。
所以,读书之人,应当为自己的有限人生选择值得阅读的书籍,让这些书籍成为指明灯,指引自己的人生之路。
第二,对书籍而言,书有好坏优劣之分。不加以筛选,大好人生将会被浪费而不自知。
叔本华说,“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叔本华的这句话明确指出了读书的本质,那就是思考——通过阅读别人的书籍,学习他人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建立就如同聚沙成塔,每一本书的知识就好像沙子一样,是散乱五张的,读书之人就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这些沙子般的知识首先进行筛选,将质量优质的沙子用于建筑,才能构建出坚实的塔。
如果用了质量差的沙子,就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这些质量差的沙子,就如同那些没有营养的知识一样,不仅对构建知识体系无任何裨益,而且还会让自己走更多的弯路,浪费时间。
如同身体长期摄入没有营养的食物会导致营养不良一样,大脑长期摄入没有营养的知识,必会影响到我们的思考质量,包括思考深度和思考速度,最终也会影响自己知识体系的形成。
书籍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思考。但唯有选择优质内容书籍阅读,才会帮助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好书,才是真正对我们有用的书。
总之,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选书,就是主动思考的开始,也是真正学习的开始。有选择性的阅读,才会让自己有选择性的摄入知识,而不是让无用的知识给自己徒增负担。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值得阅读的书籍之上,才会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更多智慧,从而改变我们的人生。
选“好书”不如“选对”书,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
①定义“好书”,最重要在于你自己的看法
既然读书的重点不在于追求数量,而在于追求质量,那么,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思考和学习的效率,最终也会影响到自己知识体系的构建质量。
所以如果能遇到一本“好书”,固然是件好事。就如同德国文学家歌德所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是一个道理。就像有个老师的指导,可以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然而,所谓的“好书”,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因为好与坏,都是通过人的评价得出来的,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这个评价标准,也会因人而异。
曾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学教授在讲课的时候,突然提到自己年轻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来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正当学生们怀着崇拜的眼神看着他,期待他做出自己的评价时,他说到:“那是真没看懂啊......”
有些书中的知识,不仅不会让人有所收获,不仅不是知识增量,反而对我们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好书”,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些难“啃”的书上,也许最终的结局是,这些书读得越多,负担也越来越重,影响我们前进和成长的步伐。那么这些书,可能对你来说,就并不是“好书”。
所以也有人说过,“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所谓的会读,首先就建立在能够理解之上,否则,这本书再好,于他而言,也没有任何的启迪。
毕竟,“好书”只能是相对的好,并没有绝对的好。一个人认为好,另一个人可能认为不好,而你,只有自己读过,你才能评价它是好是坏。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好书亦是如此,世上本无好书的概念,评价的人多了,就有了好坏之分了。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说,美女嫁了个丑男,或者帅哥娶了个丑女,可惜了,但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并不清楚,两个人能否长久的走下去。唯有时间可以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是在那个当下,我想,他们应该是彼此相爱的。
这就好像一个人的伴侣一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的好,也许只有你知道。外人对于他的评价,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他而已,最重要在于,你如何看他。书籍亦是如此,别人的评价,对你而言,或许有些参考价值,但是做决定的人,以及最后做出选择的那个人,只有你自己。
因此,一味的追求读“好书”,不如选择适合自己读的书。也就是说,选“好书”不如“选对”书,对的,就是适合的。倘若你认为一本书是好书,也会有反复阅读的渴求。真正的好书,读的次数越多,收获越大,每一次阅读都会让人有新的收获。
②“适合”与否,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或许世上的“好书”很多,但是,如果不是适合自己的书,那么在看完之后,只能是徒增困扰,但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则不一样,适合自己,意味着会让你在这本书中,看到你自己的影子,收获到人生的启迪。
所谓的适合,是指对当下的你,有所帮助,有所启迪的书籍。适合你的书籍,就好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样,或许,它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但是却能够给你指点迷津,让你走出当前的困惑。
一本书,或许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所著,或许是这本书获得了多少“盛名”,然而,你根本看不懂,看完之后云里雾里,或者看了之后味同嚼蜡,或者看的时候像打了鸡血,看完之后却充满焦虑。
在某些时刻,读好书确实是像和作者对话,但是如果一直都是作者说着那些深奥的大道理,而你根本听不懂,插不进话,一头雾水,那么,这次对话于你而言,并没有任何益处。高尚之人仍高尚,而你,仍旧是原来的你,没有丝毫改变。
这样的书籍,或许真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好书,但是,却未必是适合你的书。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被很多人推荐的好书,也未必一定适合你的原因所在。
选书犹如选择伴侣一样,无论这个人有多好,有多优秀,都不如适合你更为重要。
适合你的伴侣一样,或许他外表没有别人那么好看,或许他智商没有别人那么高,或许他没有别人那么浪漫,但是他懂你,他疼你,他宠你。那么,也比好看的、聪明的、浪漫的那个别人,要好上百倍千倍,因为你知道他能陪你度过接下来的人生,也许生活可能平淡,但却更长久。
在人的一生中, 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并非一件易事。这本书,有可能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让你从看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从前的自己挥手告别。也有可能让你每次在遇到人生的低谷时,拾起这本书,就能带领你走出人生的困境。
选择你的“生命之书”,从书中读出你自己
好书可遇不可求,适合自己的好书,更是千载难逢。
然而,就好像这世间总会有一个人,等着与你相逢一样,你们最终必定会相遇、相知、相爱一生,此刻的你,必是幸福无比。但在人的一生中,遇到这样的一个人并不容易,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但也并不代表遇不到。当然,很多人也许会在找到“王子”前会先遇到“青蛙”,但真爱也许就在转角处。
这世上,也必定有这样一本书,也就是你的“生命之书”,你会遇到它,并且知道,它会伴随你的一生,此时的你,也是幸运的。但是这本书并不是自己来找你,而是需要你去找到它、发现它、阅读它。也就是说,所谓的“生命之书”,是你做出的选择。
你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遇到它,但在遇到它之前,你可以通过筛选掉不适合自己的书,让寻找它的时间变短。这个筛选的过程,就是选书的过程。如果选书的标准就是对自己人生伴侣的标准,那么相信很多人都会严格筛选自己的书籍。
因为选书的过程,并非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经过一个过程,那就是从广泛阅读到主题阅读。广泛阅读就好像大海捞针,在浩瀚的书海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书籍,然后再在这些适合自己的书籍里,再慢慢的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书籍。
然后再在所有喜欢的书里,把其中一本,当成最重要的那一本,也就是——生命之书。就好像可以和很多人恋爱,最终只会携手一人,相伴一生。
那么为了更好的选择,你必须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列出你的选书标准,让你在选择的时候有据可依。就好像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很多人会有很多的条件和标准,让自己在寻找的时候,更加清晰自己想要找到怎样的伴侣,目标越明确,选择的范围就越小,但同时也更容易匹配到合适的人选。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关于读书的真相,读书其实是读自己。也就是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仍在于读书者自己,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人书读得多了,一眼就能看出,这本书适不适合自己?
看书之人,比书本身,更加重要。选择一本书,选择如何行动,关键还在于读书者本身,书只不过是让人做出改变的一个诱因而已,如果他不想改变,那么,看再多的书,也都是枉然。
写在最后:愿你找到人生的“生命之书”,助你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
读书之前先选好书,选对书,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是为了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读书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本质在于思考,而选书则是思考的开始。究竟是选择好书,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选择,因为读书其实就是从书中读自己,从书中回到现实,回到你自己身上。
每个人都是一本行走的书籍,你走的每一步,就在书写你人生的这本书,所以每一步都算数,关键在于,你敢于走出去,勇于行动。否则,在原地徘徊,看着别人成功,看着别人有所收获,看着别人离成功越来越近,看着你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没有行动,只能看着,行动起来,才有结果。
如果能够找到你自己的“生命之书”,将是一生的幸运,但这个过程,需要你自己寻找,就好像你一生的伴侣,也是你要靠自己找到的
现在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春季,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意味这希望。因此,春天正是阅读的大好时光,愿你我都能在春天,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命之书”,也能在春天,书写自己的美好人生。
【我是sinly,喜欢阅读和思考,热爱学习和成长,如果我的文字对您有所启发,欢迎点赞和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