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想躺平,于是,我选择了让我舒舒服服躺平的一本书《围城》。作为一个资深“读者”,如果要选一本“生命之书”,对我而言就是《围城》。每隔几年,我会拿出来重读,每次读都有不同的点让我拍案惊奇,钱钟书对世事人生看得如此透彻,并且用了那么多恰到好处又充满讽刺的比喻,实为教科书级的著作。
“围城”隐喻道尽人生酸涩,羡慕链和鄙视链一样处处存在,我们羡慕着别人的风景,我们也成为别人羡慕的风景,事情往往是这样,但知道这道理,丝毫不能减轻自己的烦恼,反倒更加沮丧,因为似乎我们的“烦恼”看上去有点“作”,但我们确实被其困扰,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甚至抑郁无处可以排解。
方鸿渐在莫名其妙地成为赵辛楣的“情敌”后,赵辛楣为了调虎离山,让自己的老友、内地三闾大学的校长高松年给方鸿渐发了聘书,方鸿渐本因情场失意想离开上海,这聘书就像从天而降的及时雨,成了他逃离上海的最佳出口。但当他终于要踏上旅途,着实准备出发去内地大学赴任的时候,竟又不想去了。去三闾大学的路上几经波折,好不容易到了,学校地处偏僻,没有什么消遣,学校内部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方鸿渐又想离开。待因被好友牵连、他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反倒愤恨不平,像受了极大屈辱,走得不情不愿。回到上海,和孙柔嘉的婚姻磕磕绊绊,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常常成为夫妻两人争吵的焦点,工作不理想又受到政治牵累,他又想离开上海回到内地去。
方鸿渐,懦弱却也有自己的坚硬,虚伪却也有自己的真诚,不算优秀却也对人间事看的透彻,他是你、是我、是千万个普通人。
《围城》的背景是1937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钱钟书并没有在民族危亡及知识分子的匹夫之责上着墨太多,人物和故事竟然都是琐碎的人间日常,也正是这样的笔法,才有了可以穿透历史的魅力,在今天读来,依然可以看到书中人物就是自己和身边无数人的缩影。迷茫,虚妄,焦灼,无所凭依,不知所措,都是真实的人间感受。在爱情中甜蜜和苦痛,在人际关系中退却或进攻,在婚姻中被温暖也被折磨,这些让自己的日子或快乐或难过的点点滴滴,多少代过去了,也还是这样延续着,那样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