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已经六年了,今年才想起来说要纠正一下跑姿。原先只是为了减压开始跑步,跑着跑着越来越快,于是为了虚名跑步,为了朋友圈跑步。再然后为一些所谓的理想,比如能去波士顿马拉松跑步是所有跑者的荣耀,因为代表了你在你这个年龄层次是万里挑一的。比如成为一个百马跑者。跑100个马拉松或者成为大满贯六星跑者将东京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波士顿六大马拉松都跑完,除了波士顿看能力,大多数可以花钱买到资格。除了东京马拉松比较便宜,伦敦要花两三万买资格。亦或者要全马跑进三小时。成为大神成为其他跑者景仰的对象。当一切目标都完成之后,生活归于平淡也不再在朋友圈炫耀跑步的成绩,不是为了别人而跑了,这时候才想起来要纠正一下自己的跑姿,发现自己一直是用脚内侧着地,所以大腿内侧摩擦比较严重,自己的鞋帮经常擦伤自己的内脚踝,说明跑姿有严重的问题,而且脚跟会先落地,对膝盖和后脑的冲击比较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9984605/7c2447e7f0cb6b03.jpg)
想办法纠正跑姿,让每一步的重心落在前脚掌,而重心落在身体小腹的下侧,这样才能有动力推动身体向前,而不是靠肌肉和蛮力推动身体向前,因为错误的跑姿,我的小腿肌肉比以前庞大了许多,大腿却并没有变粗,臀部也不翘了。这就意味着我是靠步频变快来跑快的,所以看起来我就像在快走。因为我不是练短跑出身的,所以跑姿会很差。自从开始纠正跑姿以后,我会发现我走路和站立的姿势也会改变,原先我站立的时候,两个脚的内侧也是着地的,整个腿是x型的,与o形腿恰恰相反,现在我会尽量让两个膝盖分开,让两个脚的外侧和大脚趾的拓骨来支撑地面,而不是靠脚弓支撑地面。发现人也高了些。走路的时候也会选择脚外侧。跑步的时候也会记得有意识的让脚的外侧着地。以前跑的快是靠每天坚持训练,每日都跑,靠每个月300到400的公里的跑量堆积起来的。
现在追求效率,希望能以尽量少的跑量,每个礼拜跑四天,辅助于一些肌肉力量的训练来达到一个比较有性价比,比较经济的成绩。生活还是应该回到原先,陪伴家人。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跑步。要记得停下来品味人生路边的风景。
同理想到原先去好风光的地方不停地用照相机摄影机拍摄。之后看到照片都不记得看过,我看到的都是小屏幕或取景框里的风景。却牺牲了肉眼这个IMAX球幕全景360度天然影院的享受。我太太当时说她不拍照片,就多看把风景印在脑子里。的确享受美景的时间和质量更深刻隽永。平时的生活和家人朋友一起的时间也是如此。观察城市和家人朋友聊天不看手机才能好好体会生活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