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部刘德华的新电影《潜行》,林家栋演的是真好。电影本身倒是一般,也可能是此类港片看太多了,不觉得什么,内容也是关于扫那个什么的(不能写)。这次除了传统的枪战和动作戏,还有无间道和线上的较量。正面的彭于晏就显得苍白了一些,毕竟他只是个工具人的角色。我猜,男主角如果换成梁朝伟或者梁家辉可能更好一点点,刘德华还是有点在意自己的外表了,很容易联想到他在其他电影里的角色,出戏了。但林家栋是亮眼的角色,作为卧底他也演出了内心的焦灼、挣扎和反复情绪。总体来说,感觉类似的港片对于演员来说很像个“行活”,也可能港片从来就是所谓的行活,而没有艺术和非艺术之分,这一点是香港娱乐至演员的一贯风格。一次看蔡澜的访谈,他做电影时问制片,做了十部挣钱的电影了,做一部艺术的行不行,却还是被回绝了,蔡澜也很无奈。这也许和香港的历史演化有关,一部过于奋斗的城市史。在拍之前没人会考虑是不是艺术,所谓的经典都是上映以后慢慢炒出来的,做的时候都是生意。
我判断电影质量的一个模糊的标准就是看了第一遍想不想删掉,靠本能,不想那些偏向于专业的问题,《潜行》看了一遍删掉了,《蜘蛛夫人》也删了。刚下了部宋承宪的《人间中毒》,里面有些不可描述的部分,但整体是部好电影,不只是为了看那几个镜头,有点王家卫的感觉,也具备李安的细腻。
前几天看了部郭富城、任贤齐、林家栋的《临时劫案》(又有林家栋),线上看的,挺好,起码能观众回味一点东西 ,尽管没有多么出众,不能和《周处除三害》相提并论。
另一个判断指标是看导演想拍一部表面电影(看表面就能看懂的电影)还是夹带了很多隐喻,尽管不能简单判断后者好于前者,但也是个判断标准。客观逻辑和思想深度时常是冲突的,尽量融合但不必苛求。在《周处》里的警匪打斗时,警明明有武器却在最后才掏出来,看似是逻辑漏洞,其实是导演把武器当做了隐喻的意向。就像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就要求读者暂时放弃一些现实中的逻辑,要有抽象的思维能力,这门槛相对就有些高了。
我画了张伍尔夫的素描,很喜欢,买个画框挂在墙上。是她的侧颜,网上很容易搜到的她的一张肖像画,充满智慧的眼神目视前方,不知道这颗伟大的脑袋里在想什么,可能她也仅仅想要一间房子,也许下一秒抽一根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