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从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近年来,随着清宫戏,历史剧的大热,人们对视觉和历史还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清朝后宫妃嫔的服饰装扮也渐渐在人们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一)服装:清朝后宫妃嫔们的服装,从正式到休闲分为礼服,吉服,常服,便服。
礼服:为清代帝后参加重大典礼时所穿用。如皇帝登极,祭拜天地日月;皇后亲蚕,节日时接受朝贺等。
《如懿传》皇后礼服吉服:吉服又叫彩服、花衣。吉服是清代仅次于朝服的满族衣服,它是级别比较高的一种服装,一般在日常家宴,集会时穿着。中国的礼法,很重视吉事穿吉服,凶事穿凶服。这一点可以证明,服饰文化不仅与物质生活,也与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吉服常服:而在后宫的大多数时间,妃嫔们都是穿常服的。不过常服款式低调,没什么花纹,颜色则多为石青色。
常服便服:则是我们现在称的休闲装,一般在自家宫中穿着,但仍以淡雅之色居多。
后宫妃嫔日常便服(二)服装的装饰
云肩:也叫披肩,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最初只是用以保护领口和肩部的清洁,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物,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中国服饰云肩的整体造型打开来从平面图观看,外圆内方,象征天圆地方,小小的一方云肩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马蹄袖:满族袍服窄袖前端接有一个半月形的袖头,因形状酷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又名箭袖。平时穿着将袖头挽起,作战或围猎之时放下,冬季还可以起到御寒作用。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俗与方式,民族特色在服饰文化中一一体现出来。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龙华:清代传统服饰没有领子,或者衣领分开。因此在着装时,尤其是冬季,都需要这样一条龙华围在脖子上,一头夹在大腋下,一头垂在胸前。既保暖,也美观。
《甄嬛传》华妃龙华(三)服装的刺绣:清朝后宫妃嫔的服饰多用精美的刺绣来装点,刺绣又分多种,缂丝,珠绣等,制作耗时长,耗人力多,绣法精妙绝伦,时至今日仍难以超越。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
缂丝:缂丝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缂丝并非真的用刀来雕刻,而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由于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因此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常呈现出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珠绣:用针穿引珍珠、玻璃珠、宝石珠,在纺织品上组成图案的刺绣。珠绣具有珠光灿烂、绚丽多彩、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的艺术特色。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手推绣:是一种传统的工艺。用专供缝纫,刺绣的机器,配合灵活的手部操作进行推绣。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配色明快丰富,绣出的绣品生动富有立体感。针迹平滑圆润,布面平整柔软,花样立体灵动富有美感。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四)发型及饰品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二把头:又称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高高的发髻最为流行;再将后面余发结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
架子头:发式便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因在髻中衬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称“架子头”。梳妆时先将头发梳成两个横长髻,即将整个头发平分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形似簸箕的钿子戴在头上,再用两条黑缎带系于颌下,使钿子可以十分稳固的戴在头上这种“架子头”是满族妇女出席隆重场合时的盛装。
大拉翅:到了清朝晚期,大拉翅开始出现,它是一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摘戴自如,可谓两全其美。
点翠:翠,即翠羽,翠鸟之羽。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需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
绒花:古文记载,富察皇后平日里“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制作工序却异常繁杂,需经染色、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工序。要用钳子将红、粉、黄、绿等色的蚕丝绒穿上钢丝,弯成花朵、柿子、元宝、如意、丹顶鹤等各种形状的绒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
一耳三钳:满族旧俗,女孩儿出生后,一耳穿三孔,戴三钳,称为“一耳三钳”。耳钳亦称“耳环”,阶级差异而在细节上略有不同。如富者用金、银、翠、玉为质,贫者以铜圈充之。宫廷后妃及民间庶女虽皆此妆束,但后妃会佩戴三串东珠,而宫女只佩戴一串东珠与两只圆环。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护指:古代中国地位很高的男人、女人都留起长的指甲,显示他们无须劳动,男士则显示他们的雄性力量及身份地位。
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宫贵妇们更是用镶珠嵌玉的豪华金属或者景泰蓝指甲套,以保护他们精心留饰的指甲。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
(五)花盆底
清代花盆底鞋,又称旗鞋,是清朝时满族妇女穿的一种鞋子。其以木为底,鞋底高5-15厘米,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露脚,并且增其身高,体现婀娜多姿的身段。
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朝的时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