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稿
(原创)|| 家庭教育讲师团参稿(试讲版-2017年5月15日)

(原创)|| 家庭教育讲师团参稿(试讲版-2017年5月15日)

作者: 阿林2014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15:42 被阅读220次

          尊敬的评委,你们好,特别荣幸能够拥有这二十分钟。在这里,我将带着两点进行我的家庭教育汇报,一是分享,二是吸收。对于孩子的个人成长,我想,让问题孩子变的问题更少一点,让优秀的孩子变得更出类拔萃,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今天报告的主题是“只为一颗心”,汇报分三部分进行,一是家庭教育的光芒,二是简述一下人从出生到成年心理发展经历四个阶段中所需要的心理营养,三是亲子教育的八大理念,这其中会渗入我们共同关注的几个教育关键词,比如:爱与尊重,专注力,挫折,叛逆与欺凌,情绪等。在报告过程中,会运用部分简单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教育理念进行讲解汇报。如:从众,延迟满足,暗示等词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

        “这里用的词是“完美”,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特别的棒,第一个念头,第一句话大多会是“人家是怎么教育的?”我想这里的“人家”应该是指家庭教育,心理学中有个词语叫“潜意识”,大家应该对这个词并不陌生,对啊,其实,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是把家庭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日常的行为会与内心的想法背道而驰。潜意识经常被我们所忽略,因为,我们很少真正去的感受自己的心,更别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孩子那颗纯真的小心灵。

          而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一句特别触动人心的话,“正确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送给孩子很多礼物,生日礼物,各种节日礼物等等,而最为弥足珍贵的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它将是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且,所受益的将不只是孩子这一代,从家庭系统排列来讲,它将代代相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德国的福禄贝尔所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感觉有点夸张是吗?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研究得出: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在六岁前形成的,而这个时期,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跟母亲或者是说女性在一起的。所以,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力非常大。在这个时期,一个心理学名词叫“敏感期”,它会在0-6岁或者7岁前出现,而且,出现之后,以后再出现的几率几乎为零。

        下面要汇报的,就是人从出生到成年,心理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中所需要的心理营养,今天选取第一个阶段:0-6岁婴幼儿期,也就是刚才讲得敏感期出的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孩子尤为重要。此时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鼓励和认同。在这里我要加上一名词,“不打扰”,也就是父母和老师特别看重的一件事“孩子的专注力”。

          美国作家菲茨休·多德森写过一本书《六岁定终生》,同时我也拜读过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的《孩子七岁前的敏感期》,所阐述的内容让人震惊,虽然并不是六岁前真的就定了终生,当然,敏感期这个词语最早应用于教育学的是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其实我读的时候我儿子已经七岁了,在看的时候,我是边看边冒冷汗,里面很多的教育内容跟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出入没有很过分的出入,而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所谓的敏感期,我只是本着一条原则,孩子是一个个体,用心尊重,用心,用心,用心去陪伴,如果这样,我想,至少,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没有大成就,至少,我们会减少更多的遗憾,是吗?

          所谓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通俗地说,就是在某个时期,特别喜欢重复地做一件事情,我们的小孩子都有过这种经历吧?比如说玩沙子玩水,用钥匙对准锁孔,孩子的兴趣只是把钥匙插进锁孔里,是否开锁不是孩子关注的事;再就是用积木或者各种他觉得能用到的东西去摞高,摆长,而且是极其不厌其烦地去重复地做。孩子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有一次在公园散步,看到一位妈妈带着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在玩,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一下一下地铲到小桶里,然后把桶里的沙子倒到左边的小推车里,这位妈妈很细心,不停地帮小孩清理着身上的沙子,而当妈妈想带小孩子回家时,小孩子不乐意,于是这位妈妈帮助孩子用小桶把沙子全部搬运到小推车里,没想到孩子不干了,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妈妈很纳闷,也感到委屈。其实,此时孩子是出现了两个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和动作敏感期。孩子装沙子,他的目的不是把沙子搬运完,而是在用手感触拿铲子和搬小桶的感觉,在体验用手完成沙子搬运的这几个动作,他在专注于沙子的搬运。而妈妈,从清理孩子身上的沙子到所谓的帮助,其实是一种“暴力”打扰。我儿子小的时候,也是特别玩积木,而且是不按套路出牌,从来不按照图纸去做,我也不管他,他经常是一玩几个小时。还有一次,儿子那时也是一岁多,我正准备晚饭,他步颠步颠走到厨房里,看到桌上有盒牛奶,想去拿,反复几次够不到,我正等着孩子叫妈妈帮忙,可是他还是自己努力地去抓,我就想知道这小家伙到底会怎么做。最后,儿子竟然找了一个凳子,踩在上面成功拿到了牛奶,然后屁颠屁颠地跑了,当时他那副得瑟的表情我记得特别清楚。整个过程中,我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当儿子踩到凳子上时,我用手臂环了一大圈,去保护孩子,二是,儿子拿到牛奶时,我轻轻抱着他的头说“宝宝能自己拿牛奶啦,开心吗?”大教育家蒙台梭利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是的,被打扰的孩子不--专--注。在很多时候,少说几句话,少做一点事,默默地陪伴,或许是孩子最需要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现在不是流行一个给二孩妈妈颁发“妈妈合格证”的说法吗?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虽然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给父母,但父母的确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孟母三迁的故事耳熟能详,给我们的启示是给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合的环境和用心的陪伴。我没有孟母的胸襟与魄力,我能做的,只是就地取材,在孩子需要时搭一把手,在孩子做功课时,静静陪伴。我是用读书来陪伴的,当儿子回头看的时候,看到的是妈妈手捧一本书而不是一部手机的场景,这本身,就是一种影响,一种督促。所谓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收,大小群体间的能量场,我希望,自己与孩子之间,是书籍与书籍的流动,而不是书本知识与手机电流的流动。我儿子今年已经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了,每次看到孩子做功课的背影,看到这个小生命一点点的成长,我会感受到,陪伴是相互的,我很感谢孩子,感谢他用他的成长不时的提醒我,让我完成了一次次生命的蜕变,感谢孩子用他的童年丰富了我的岁月。感谢我们母子一场里有他。好像有点煽情,可是,这是我真实的感受。而从更实际一点来说,这样的陪伴,一个月,至少会让自己有两本书的阅读量。

          我这是给大家呈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而成长路上,不只是会有鸟语花香,也会有电闪雷鸣。成长中,总会有一些让人苦恼的事。下面要汇报的是第三大部分“亲子教育的八大理念”其中的一个:“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积极的动机,无论这个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感觉像在胡扯是吗?

      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说“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这就是心理咨询中一个非常经典的心理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最通俗、最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心态。而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是华人世界的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老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所提出的,对人的各个成长阶段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把焦点放在问题上,而由内及外的去处理,问题或许会迎刃而解。下面是经常出现的几种负面情绪的名词(PPT)

          讲一个刚刚发生在我儿子身上的事。儿子的周末学习计划安排的井井有条,周六下午的安排一般是去打篮球,临走前跟我说一下“妈妈我去打球啦”。上周没有与我们协商私自约了同学,这里面存在着同学家长是否知道,路上安全等问题,而上周六我们正好有家庭活动,正好时间安排上有了冲突,于是批评了他一小下,谁知,隔一周的时间,他竟然故技重演,在同一件事上犯两次错误,而且时间相隔这么近,这是我不太能接受的。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跟儿子说,“小昊,是不是妈妈最近太忙,对你有所忽略?还是妈妈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妈妈挺有挫败感的。”(儿子初中后,特别担心自己能否更好地面对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也特意补充过这方面的书籍。毕竟,每个个体是不尽相同的,不想让自己有太多的措手不及。)然后是让儿子自己想办法取消约会,包括电话沟通时的礼貌问题等。等儿子情绪平复后,我再次走过去对他说“其实很简单的事情,提前征求一下爸妈的意见,皆大欢喜,为什么要把简单的事弄成一团糟呢?”第三天,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他爸值班,是周二晚饭时,儿子提出一个方案,他说,“老妈,我的计划是周六下午固定为打球时间,你们周末有计划的话可不可以提前告诉我?”我一听乐了,这小子,学会变被动为主动了。儿子说“老妈,是你教我的,解决一件事情的方法从来不会少于三种。”好吧。于是,趁热打铁,我也跟他讲了一下这个“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然后我问他这次的正面意义是什么?他说,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啊!有时候我会想,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从一出生就有了不一样的轨道,孩子是一面镜子,不时的用行动唤醒我们,而我们,将会是孩子成长旅途中怎样的风景呢?

          最后,请允许我感谢一下我的孩子,是孩子督促了妈妈这一次的自我成长,让我在做这份报告时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自我反思,同时,越来体会到,带着一颗爱心去感受任何一件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事,都会吸收到一些积极的东西,我也是这样对孩子说的,面对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要争取在五分钟甚至一两分钟内吸收到对方身上的正能量,而要真正做到,只能用爱,只能用一颗心。教育,从来不会立竿见影,不会一蹴而就,这个时期,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地给予养分,很喜欢那四个字“静待花开”,即使没有照破山河万朵,总有一天,他会以果实的姿态告知我们,感谢所有的过往造就了现在的我。为了孩子,修为自身,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教育之前先养心。“我相信,这颗心的力量”。感恩您的聆听! 

    (原创)|| 家庭教育讲师团参稿(试讲版-2017年5月1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 家庭教育讲师团参稿(试讲版-2017年5月15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gu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