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恶意》以及东野圭吾对人的深情

《恶意》以及东野圭吾对人的深情

作者: 红鼻小玩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4-05 16:31 被阅读0次

不管是同学、同事,还是偶尔碰见的陌生人,抑或是只能在电视、网络上看到的名人,这其中有那么一个人,他/她什么都没做,甚至他/她对你还很友善,但你看到他/她就觉得讨厌,没有原因,就是看他/她不爽。

你是否也有过这种心理呢?

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敢直视这种埋藏在心底的对某一个人的恶意。

但东野圭吾很坏,他把我们心里沉甸甸的盖子揭开,让这种情感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无处遁形。

最近我又读了一遍《恶意》。要我给东野圭吾的作品排序的话,《恶意》应该会被排进前三位。

如果说《嫌疑人X的献身》表现了极端的爱,《恶意》则表现了极端的恨。

这是“加贺探案集”的第四部作品。它的重点不在推理,而在心理。

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出国前一晚死在自己家中。曾经当过老师现在转行做警察的加贺警官开始着手调查凶案。

全书只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就将凶手缉拿归案,凶手对罪行供认不讳,却对作案动机闭口不言。

于是在剩下三分之二的篇幅中,加贺层层剥茧,找出凶手真正的作案动机,也探寻出人性中令人战栗的恶。

这是一部读起来让人浑身发冷的小说。这种“冷”不单单源于书中描绘的极端怨恨,更源于我们心底里的秘密被聚光灯照射的恐惧。

我就是看你不爽。你一脸正义的样子,你勤奋努力的样子,你善良宽容的样子,你对谁都亲切的样子,都让我不爽。

而让我更恨的是,你过上了我梦寐以求却遥不可及的生活。

所以,我赌上自己的生命,即使自我毁灭,也要将你贬进地狱。

这种恶意毫无逻辑可循,却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一旦进入就只能任凭自己掉落下去,最终被吞噬。

小说采用了手记的形式,从死者的朋友野野口修、警察加贺恭一郎和死者众多旧相识的角度,平铺直叙地将案情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种写法很有意思。我们好像读着别人的日记,觉得异常真实,但对人或事的认识不由自主地就被对方所引导,产生思维上的“先入为主”,进而掉入陷阱——这便是凶手的高明之处。

东野圭吾在这部书中没有着力于杀人手法的设计,而是精心构建了一个难以破解的杀人动机,又借助这一动机揭开人心中的阴影。

看得出来,东野圭吾对人有一种深情。他很懂人,或者准确点说,他很懂人心里的那点黑暗的小九九。他以一种波澜不惊的方式直刺人心深处,让人不寒而栗,好像自己心里那点不可告人的东西全被他看见了。

这在他的《怪笑小说》中也体现地淋漓尽致。

《怪笑小说》与《毒笑小说》《黑笑小说》并称为“‘笑’的三部曲”。这三部书无关推理,净是些神经病的故事。《怪笑小说》更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入手,将人心里那点儿龌龊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比如开篇第一个故事《郁积电车》。拥挤的电车里面,对身旁陌生人心生嫌弃,暗暗咒骂坐在座位上浑然不动的乘客,禁不住对年轻肉体产生下流欲望……你一定会找到似曾相识的内心活动。

东野圭吾早年也是写“本格推理”的,但如今他越来越少讲“推理故事”,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发这个“推理故事”的社会环境、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心理。

类似的作品还有《新参者》。《恶意》是阴冷的,《新参者》则是温情的,在揭露真相的同时也抚慰创伤。

东野圭吾在我心里算不上一个推理小说家,而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他的故事有一种魔力,让你不经意翻开一页后就忍不住一直读下去。

我想这种魔力不仅源于他的叙事手法和布局,也源于他对人的深情。

他了解我们心里晦暗的一面,不是因为他厌恶人,而恰恰是因为他对人有深情。

没有这种深情,他无法孜孜不倦地探究人的情感、人的矛盾所在以及人内心深处或阴暗或温暖的角落。这样的深情,也许才是他的作品能够打动人心的秘诀所在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恶意》以及东野圭吾对人的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hx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