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之后,这一天更充实,时间颗粒度更细了。
果燃共读第6天
06 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共读前个人感悟】
一个人的语言,就是他外在形象的一张名片。
我们可以从语言上来初步判断对方的学识涵养,品格高下。
每个人,好像都会尽力调整自己的上限,例如,你想成为有智慧修养的人,那你可能就会从这方面历练自己,久而久之,说出一些发人深省的话,品德高尚的话。就连愠怒时的生气话也会有所气度。
在训练营这么高的能量场里,我们听到的很多都是赋能的话,赞美的话,欣赏的话,促进你内生动力的话。
有没有想过下限的问题?
例如,走在街上,那个嘴里骂骂咧咧,一边把对方妈妈挂在嘴边,一边揪着对方头发,诅咒她没有好下场,言语之间,我知道了,这是原配手撕小三儿的画面;我家楼对面前两年就会有一对中年夫妻,吵得特别厉害,女的歇斯底里,几近抓狂,然后你听不到男方的什么声音,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只是会担心这个女人,会心疼那个隐隐约约啼哭着的孩子……;也还有这样一个画面,和孩子吵吵嚷嚷,一言不合,一边挥拳相向,一边怒不可遏地说:我怎么会生了你这样一个孩子?
三个事例,我想说的是,多数情况下,我们知道如何把握分寸,如何去做好上限的部分。也会坦然的展示出我就是我的姿态。然而生活就是这样,除了诗和远方,除了高能量场,还有眼前的苟且。还有鸡头白眼的歇斯底里,怒吼,狂躁。当情绪脑占据一切的时候,该如何迅速做好调整,不说口不择言的话,不轻易评价别人,不把语言当作刺伤对方的利器。不让自己成为一个连自己也不认识的人。
这是一个下限的思维,一个反面的思考。不去这么做的时候,你就不是那个歇斯底里的女人,你就不是打打闹闹的原配,你就不是出轨的丈夫,你就不是无计可施的妈妈……诚然,那些非常规状态下的你,你的语言,不是真正的你。
把下限调整上去了,才不会拉低上限起飞的位置。
还有大家刚刚都有提到,通过对比,学习前与学习后之间的变化。
举个例子,上周日,看完一本书之后做思维导图就很心流,孩子在我对面学习,他会一边学习一边跟我交流,有一直在问,妈妈是不是这样……,妈妈是不是这样……
我就一直在回应他,嗯,对,是。后来等到他已经第101次还这么问我的时候,突然间我回答的声音高了8度,“对,就是这样”,我这样回答他。气氛一下子安静了。过了一会儿,他说,“妈妈,我觉察到你不耐烦了”。我想了想,对他说,对不起儿子,妈妈不应该不耐烦。你会不会生妈妈气呀?他说不会,“我生气就会产生情绪,这样你心情就不好了。”那一刻,就突然间很感动,告诉孩子,你真棒,你是我的老师。
我想说的是,人人是老师,事事是案例,处处是学校。今天我能从一个九岁孩子身上学到的东西,可能慢慢慢慢,就会影响一个当下的自己,未来变成一个更好的模样。
致敬自己,与您互勉。
【分享复盘】
上一次的分享,还是在加入果燃共读的第三天。那一次之后,对自己的分享很多地方不满意。不满意慌乱的自己将事先准备的稿子一字不落地念出来。尽管我知道,事先的准备确实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努力。如果你想要跑要跳甚至要起飞,你会一直允许自己拄着拐杖前行吗?我问自己:下一次,你能不能一半准备,一半随机?
共读的第六天迎来了第二次分享。事实上前半部分也一直有照着稿子念,只是把节奏减慢,多了一点语气助词。在分享前的3分钟,临时决定要加入和孩子的故事。一个让我至今想来都很诧异的故事。我平时跟他说的觉察,跟他说的沟通力里学到的一些精华,是我无意间说的,就是在那么真实的沟通场景“实操”中,我相信他也是无意间表露的内心想法。没想到分享后第一时间,静好姐姐和懿宣大大会同时给予鼓励。没有想到之后的玲玲姐、栎如姐都提到了这个案例,更加没有想到它会引发玲玲姐与孩子相处的反思。或许,这个真实的案例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很珍惜现场的二级反馈。共读6天了,也有注意到每一个优秀的分享者身上都有共同的特质:在她们每次分享之前,都会对前面的人进行二级反馈,这部分是最随机最生动也是最有趣的。
第二次分享,我知道拄着一半拐杖算得进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距离下一次还有一段时间,慢慢感悟,慢慢提高。我们将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光拿出来给到共读中的陪伴,希望它带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中最闪耀的价值。
每日思维导图
今日的思维导图着实花了一点时间,10-15分钟?效果还是不错的。把这一天要做的事情,都罗列得很清楚了。越做越熟练,等到读书笔记、复盘的时候,就换一个画风。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9113/54eabf1a578e8b4c.png)
《XMind:用好思维导图走上开挂人生》
【智慧点滴】
*做出清晰读书笔记的第一要点,就是准确把握图书架构。
1.找主干,去冗词,去掉不重要的修饰语。
2.使用更简短的词汇进行同义替换。
*最有助于知识内化的方式是,以自己的理解去安排读书笔记的结构,而不完全遵照原书结构。
*设立路标:提炼关键词、添加结构标签。
*建立自己的符号体系。
*二次阅读,二次提炼
1.如果每一章只能提炼一个要点,你会保留哪一个?
2.全书的诸多核心要点之间有什么关联?
3.如果总结出全书唯一的核心要点,会是什么?
【思维导图的作用】
提取→分类→总结→概括→找联系→类比→发散
老子通释
【原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余秋雨老师的译文】
因此,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让万物运行而不去创始,让万物生长而不去占有,有所作为也不要自恃,有了功绩也不要自居。只要不自居,功绩也就不会失去。
【个人感悟】
或许恃才傲物就是一个反例。我们不拿圣人的标准来标榜自己,但至少可以在有些地方多做事少说话,懂得沉默的艺术,也懂得默默学习,努力发光。
感恩日记
1.感谢自己在果燃共读过程中主动把一半拐杖扔了。我是一个想要跑想要跳甚至想要起飞的人,拄着拐杖,我永远感受不到自己的潜力。
2.感谢妈妈。感谢妈妈在三十多年前的这一天把我生出来,以前没觉得自己要带着什么使命生活,以后只是希望自己会目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知道应该做什么。
3.感谢家人们。早上借了一波红包雨,有婆婆的,老公的,还有老公兄弟姐妹们的,大家庭的氛围特别好。
4.感谢儿子。时刻提醒着我是一个妈妈,我要付出爱与责任。
5.感谢用心的自己,从果燃共读中破冰,从一次次觉察与发现中提升。
思想日记
1.循序渐进地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前进,是对生活的诚实,也是我们抵抗焦虑的不二法宝。目标足够强,每一天都会有足够的愿力去推动,能量就会保持一个表较高的状态。
2.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穿越。有时候会想着借力,其实能够借到固然很好,然而成长就是由内向外突破的过程。借助他人,羽翼就不够丰满。
3.一个人要在波折中才可以成长。之前一直很讨厌负面的内容,讨厌焦虑,讨厌困难,讨厌压力,然而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感受到自己能够觉察并拥抱它们,会生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