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看闲书,看得津津有味。闲书有点像方便面,好吃,但是没有营养。以前经常吃,也喜欢吃,现在很少吃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会买几包吃,解馋。现在的方便面也是越来越好吃了。
可是到了今天要输出文字的时候,闲书帮不了任何的忙,只是在拖后腿。
知道方便面没有营养,但是仍然贪恋它的美味。知道只有高质量的阅读才能有高质量的思考,但是仍然懒于开动脑筋去思考。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依然做不到。
究其根源,还是懒散在起作怪。不过好像有理论依据,研究人员发现:“我们认为,最低能耗是指导我们活动的基本原则。” 仔细一想好像确实如此,比如人们平常喜欢走捷径,喜欢坐着胜过站着。所有生物都是尽可能的节约能量的活着,不会选择辛苦勤劳的方式生活。
如此甚好,有理论依据的支持,我们似乎应该心安理得地顺应天性,愉快地生活。但是睁眼瞧瞧周围的世界,顺应天性的结果,并不能到达我们梦想的彼岸。
和懒散天性相关的还有一个精神熵的理论,研究人员又发现:“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直至灭亡”。非常冷酷的理论,给了懒散天性一记响亮的耳光。
懒散的天性不会导致幸福的彼岸,而是自我的灭亡。看看人类的发展史,一定是一部人类战胜了懒散天性的历史,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如何在不同的理论之间斡旋,是个问题,值得今后好好地思考。
最后一个小时交作业的感觉,令人记忆深刻,深刻地体会到了最后期限就是生产力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