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乐生活 ||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小朋友开始

乐生活 ||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小朋友开始

作者: 西安古西楼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12:48 被阅读0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源自特定社区并以流传为根基的集体体制创作”,包括所有形式的传统和民间的文化。

这种创作是通过口头和身姿传递的,它们在历史上经过了一个集体再度创造的加工过程。

它们包括“口头”、“传统习俗”、“语言”、“音乐”、“舞蹈”、“仪式”、“节庆”、“传统医药”以及各种物质文化如工具、地方特产相联系的特殊技艺。

非物质文化有时候又被称为“无形文化”。

我们通过这些就会发现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民俗”或“民间文化”内容。

近来,“韩流”、“哈日”、“嘻哈”的外来文化正在影响着孩子的心灵,现代浮华虚拟的文化正在逐渐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

孩子是未来社会文化的承载和创新者,是本土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空间维系和发展的基础。

越早让孩子了解“非遗”文化,就更早让他们对我国文化精髓有深刻认识。

作者在绘本中将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种类,


划分为传统戏剧、民间美术、音乐舞蹈、体育杂技四卷,向小朋友们展开了“非遗”世界。

同时绘本还将“非遗”编织成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讲给小朋友,

让他们在聆听中,感受 “非遗”的博大精深,也通过形式多样的“非遗”实操,

让他们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并引以为豪。

绘本的阅读主体是学龄前和刚刚进入小学的儿童,这些孩子的识字量还比较少,对图画有着天然的感知力。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儿童的识字量开始有着较大幅度的增长,到四年级,基本上已经可以无障碍阅读以文字为主的图书。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恰好可以满足识字量正在迅速增加,正处于从读图过渡到读字阶段的孩子(6~10岁)。

这本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小段文字加以描述,以月月和亮亮的游学之旅为故事线,

讲述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是如何体验“非遗”活动的,

每个项目都设置了几个版块介绍“非遗”活动、传说、实操等小知识,非常有利于孩子逐渐适应文字阅读。

书籍是通往外部世界的一扇门。

绘本更是如此,它简单、明晰,可以在瞬间将读者带到千里、万里之外,让其成为孩子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

古西楼书之道——“乐生活”相关读物


作者简介

十三西,今日头条专栏作者

   多篇文章入选青云计划。

监制:西楼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十三安

在古西楼书屋『读书、喝茶、沙龙、发呆』

读创生活之美|古西楼24h书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生活 ||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小朋友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sp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