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叔本华我们真的有必要读那么多书吗?

叔本华我们真的有必要读那么多书吗?

作者: 行走江湖的饭桶33 | 来源:发表于2017-08-06 23:46 被阅读0次

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时说,“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于人生的遭遇”。

这句话让同样爱看小说的我,有了强烈的共鸣。也正因为如此,前不久,我便下定决心不再看小说。

我算是同龄人中比较喜欢看书的一类人,我之所以决定不再读小说,是因为接触了太多的“世界”、“价值观”,让我渐渐对自身的世界变得“迟钝”起来。这不仅让我不适,而且细思极恐,这其实还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的社会是极力倡导多读书的,不管是从自我提升的角度,还是从各种大佬的成功经验中等等,我们都能够从中挖掘出读书对自身的重要性。

看过很多书的人,境界、眼界当然会比其他没看书的人高一点。但有时候,我们却悲观地发现,大量的高学历学者的判断力、理解力和灵活应用上,远比不上许多目不识丁的人。正如叔本华所说:“过多的阅读会夺去那些原本灵活的头脑,就像弹簧下持续悬挂重物一样,让它没有保持原状的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疑惑起来,我们真的有必要读那么多书吗?

01.阅读的本质

我曾经立志逛遍天下图书馆。就目前,我在深圳看过的几个区的图书馆来说,最想吐槽的就是龙岗区图书馆。场馆很大却阴暗陈旧、图书布局也不尽合理,远不如光明新区小小的图书馆来得精致。

同样的,最丰富的知识,如果不经自己头脑进行整理消化,也远不如数量不多、但经过思考的知识有价值。基于这点,我们不妨反观一下自己的阅读状态。

打开手机,我们从豆瓣、知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可以发现,同一个热点,百家争鸣。各个角度、各个观点、各个认知层级,似乎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你看完跟朋友讨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自身的思维对这件事情根本就毫无头绪,你甚至对此缺乏足够清晰的判断。你的高谈阔论,不过是在重复别人的想法;你的义正言辞、不过是强化别人思想的影响力。

这种阅读状态,乍看起来,没啥毛病。毕竟我们依然可以高谈阔论、义正言辞,但这难道不正像一个“书呆子”掉书袋吗?他们自恃书读得多,开口便是“某某圣人说”、“某部著作讲”,看似理性十足、论据充分,实际上却不过是对其他人思想的ctrl-c+ctrl-v,思想僵化机械、缺乏生命力。

如果说阅读是武装头脑的利器,那“通过别人的头脑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的阅读,还不如不读。不同的头脑有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同的色调,如果不加以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到自己的思想体系和色调当中去,这种阅读的影响,无疑会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思绪混乱。

一个人的阅读,如果导致了自己思想的混乱,甚至对知识产生绝望,那么,不阅读才是她最好的选择。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独立想法的人,比只知道掉书袋的“书呆子”要可爱得多。

02.独立思考

前段时间,有些大V说,“先别急着读书,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于是,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有一个新的认知和热点。许多好学者听到之后会说,“V啊,我应该怎么样建立知识体系呢?”于是大V们又给出一堆方法论。部分人听得懵懵懂懂的,无从下手。

看完叔本华的《独自思考》之后,发现“构建知识体系”,不过是换了新包装的“独自思考”,并且前者比后者要狭隘多了,前者专注于研究知识的本身逻辑,而后者则强调思考自身的思维体系。

独自思考的人,努力成就一个条理清楚的思维整体、一个系统,即使他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性。

一个独自思考的人,并不人云亦云,也绝不轻易掉书袋;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并不迷信权威,只有当专家们的观点确实对自己有益时,才会为了形成独立的想法去学习。

不管学习什么,我们总认为学习是好的。然而,正如前面所说,不加思考地学习和阅读,会导致一个人严重丧失自身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只有当阅读成为一个人自身思考的替代品时,阅读才具有价值。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的人,她的阅读不过是给她的思考提供素材和时机。一个人凭借独自思考,形成相对完整的想法和思想体系。

其实早在三千年前,孔夫子已经说明白了这个道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思想陷入停滞,我们需要多阅读,给自己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阅读。不过,这一次因为我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的思想有足够的力量去消化我们的阅读。我们能够将自己所阅读的内容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当中,从而纳入自己更加广阔的、与时俱进的视野当中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相关联的统一体。

03.关注世界、好好输出。

如何独自思考,让自己从阅读中掌握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力量呢?看完叔本华的《独自思考》之后,我认为,我们起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实践。

首先,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关注我们真实的世界。

叔本华说,一个人尤其不能由于阅读而彻底丢开对真实世界的关注,因为那些引导我们独自思考的冲动和心境来自于真实的世界,而不是阅读。因为真实世界才具有原创性和强大力量,才是思想者头脑中天生的主题,比其他任何东西更具有激起我们探究的兴趣。

这个想法倒是和我之前的想法颇有些相似,在下定决心不看小说的同时,我有着迫切地想要出去走一走的渴望,看看世界、经历并观察一些事情,感知世界的美妙。生活和真实的世界才是一个更生动的小说,经历了才更能真切地感受幸福和快乐。

因为体验生命、追求未知或许是人生命的本能,所以,才会有很多很多的人想要去看看世界吧。

其次,好好输出。

输出是对自身知识的再次思考和重新整理。不断地输出就是不断地思考和整理。

当我们的思考还不足以称之为精华的时候,输出就是锤炼思考、锻造精华的过程。

当我们认为自己的思考有价值的时候,为了不让它被遗忘而无法挽救,我们通过输出将其记录下来,让人类的思想史上多一粒发光的钻石。

当我们不能够判断自己的思考是否有价值,我们通过输出展示给其他人,看看能否引起反响和共鸣,从而形成新的思考和认知。叔本华说:只有那些被记录下来的才有能力引起反响和共鸣,也就赢得了读者的支持。

输出是让自己的思考拥有载体,不管是散文、诗歌、音乐还是绘画等等。对我而言,写作就是我输出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重新整理、思考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偶尔对一些题目束手无策,比如“宋词”这个主题。但所有的输出都会是一次积累,量变足够多了,便会引起质变,我们通过不断地思考,重塑自己的认知,并在此过程中,螺旋式上升自己的认知。

独自思考,建构自己的思维体系;用心阅读,给自己的思维体系注入新的活力。然后在不断体验生命、重构思维的过程中获得力量,打开更加广阔的世界。

ar���w�:T

相关文章

  • 叔本华我们真的有必要读那么多书吗?

    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时说,“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于人生的遭遇”。 这句话让同样爱看小说的我,有了强烈...

  • 读那么多书,真的有必要吗?

    文:悬浮空中的小鲸鱼 生活在这个倡导阅读的时代,图书馆、书店、Kindle、微信、微博、网站、手机阅读器的出现...

  • 国学大师的读书经验

    "我读了很多书,都不记得细节,还有必要继续吗?" 我们从小读过那么多的书,背过那么多的唐诗宋词,在如今的记忆中可能...

  • 真的需要读那么多书吗

    从小到大,从老师到父母到整个社会,我们都被灌输要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已是耳熟能详;“书籍是人...

  • 《杠杆阅读术》让你一年读400本书

    一年读400本书,可能吗?以这种方式读书,能记住吗?有必要一年读这么多书吗?《杠杆阅读术》的作者本田直之告诉你,他...

  • 你,今天抑郁了吗?

    时常听见身边朋友抱怨各种烦恼,让我不禁深思,我们真的有那么多烦恼吗? 问题一,我们真的有那么多烦恼? 答案一:哎,...

  • 读书快有多重要?

    看到有人对于那些每天读一本书,一年读几百本书的人反驳道:读那么多的书有用吗?你能够吸收吗? 我们先不谈吸不吸收,只...

  • 真的有必要整容吗?

    看到知乎热搜榜第一名,我不禁哑然。 我不否定,这个世界确实是看脸,但,肯定是也不仅仅是看脸。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 没错我是女孩子

    女孩子没必要读那么多书?我同桌去做暑假工,然后她说那些人不舍得她回来,他们就对我同桌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还不是...

  • 哲学是有气质的 ‖《中国哲学史》读书思考之3

    我们读老子,读荣格,读叔本华,会感觉这些哲学书的风格很不一样。他们有不同的气质。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们携带了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叔本华我们真的有必要读那么多书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to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