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看过《死亡诗社》,并没有看懂。或许,如今也未完全看懂。
可以说的看懂的两点是,可以与孩子探讨死亡;可以与孩子探讨诗歌,乃至于美与爱,对我们生命的意义。
与孩子探讨生命与死亡
史铁生去世后,他夫人写过《向死而生》。彼时我依然不明白,这四个字的意义。如今,也许明白了:因为不知道死亡,所以我们可以毫无敬畏,无法无天,想要一切!因为不知道死亡,我们可以得过且过,不去努力探索自己“无限的可能”。因为不知道死亡,所以我们并不珍惜那些简单而美好的事情…
电影中尼尔的死,是令人悲哀的。实际上,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本身就是悲痛的悲剧,却变成了观众的快感的源泉,在观看电影的黑暗中,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流下自己的泪水,把心中的怨恨发泄掉…这也许是电影中尼尔之死的意义。
尼尔的父亲,霸道固执功利到愚蠢,尼尔的抗争方式,固然不值得鼓励,但这种痛,恰恰也是一种唤醒——我们以何种方式对待苦难、不公?须知,我们一生生涯的发展中,必定会多多少少经历肉体和心理的摧残、煎熬,可是精神上的自由却无人能阻拦——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终究不能被剥夺。
人,终究要面对困难,困难不是问题,面对困难的态度至为关键!
向死而生,无非是别把自己不当一回事,也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选择一个目标,奉献你的时间与精力,于是,与生命有关的一切才被赋予了你赋予的意义。
与孩子探讨生命与美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除了告诉他们,医学、律师、商业、工程等这些职业,是维生的必需品,但更有必要告诉孩子,诗歌、美、浪漫与爱,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
诗歌和一切如绘画、音乐、舞蹈、文学作品一样,是“无用的东西”。但其实诗歌与文学,是那么“有用”——诗可以兴、诗可以观、诗可以群、诗可以怨。
如:
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
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
芳草盈阶,茶烟几缕;
春光满眼,黄鸟一声;
此时可以诗,可以画。
——《小窗幽记·卷六·集景》
代入诗人感知的,是一种淡静又喜悦的春天之美。
音乐,如《乐记·乐论》曰,“乐由中出,故静;礼由外作,故文。…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饮茶之美,在于烧水、洗盏,等待水开,洗茶泡茶,拿起、当下…
诗歌、音乐…凡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大多数人的前半生,主要关注外在世界,忙于谋生、金钱与权力,而后半生则更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人生如果是一段回家的旅途,以什么让自己“渡过”从波澜壮阔向静水深流这一转换?
人生而有涯亦无涯,为维生而蝇营狗苟的间隔,需要回归美、浪漫与爱的永恒。这即是生涯中“闲暇”的意义,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涯规划的态度,也是面对有限生命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的追求,是成功的人生规划吗?
“成功的”生涯规划,会“栽培”出“合格”的人才;“有意义的”生涯规划,会春风化雨,使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