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晨,接到朋友小荷的电话,她说,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题目是:别怕,我在。只是看到题目,眼泪就流下来。
我很明白她的孤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她讲述完。
对于没有安全感的人来说,总希望有一个人在那里稳稳的支持着自己,有人在坚定的爱着自己,就可以很安心的去做好一切事情。
这就像在人际交往里面的三种依赖模式:安全依赖型、回避依赖型、焦虑依赖型。
妈妈和孩子呆在一个房间里,孩子在玩玩具。
安全型依赖的孩子,在妈妈出去之后,还可以自在的玩玩具,因为他知道妈妈很快就会回来。
回避型的孩子,在妈妈出去之后,他也可以玩玩具,只是他的内心是伤心绝望的,他觉得被妈妈抛弃了,有可能妈妈不再回来。
焦虑型的孩子,在妈妈出去之后,他经完全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玩玩具,会变得烦躁不安,或者乱发脾气,砸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安全型依赖的孩子很少,大部分人都是有问题的。
小时候没有得到满足的安全感,对一个人到底来说有多重要?
不需要时常看到,也不用见到,只知道她在那里就好,就会很安心。
小时候虽然得到很多的爱,但是却没有建立起安全的依赖关系。
小荷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弟弟只比小荷小两岁。小荷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躺了没有一年,便交由奶奶抚养。这是她第一次感觉到被妈妈抛弃了。
小荷的第一个依恋关系就这样断了,妈妈是夜晚趁着小荷睡着的时候,把她抱过去给奶奶的。于是小荷怕黑。
两岁多的时候,奶奶又跟着姑姑远去了河南,小荷的第二个依恋关系又断了。这一次,她又感觉到被奶奶抛弃了。
奶奶走之后,小荷又和妈妈在一起,可是和妈妈在一起没有亲密感,奶奶再次回来,小荷又钻进奶奶的怀里,和奶奶的亲密感还在,但是她已经不信任这段关系。
奶奶隔半年又走了,又回来了,小荷不断的体验一次又一次的被抛弃感,内心中产生着对情感的绝望。
上小学的时候,奶奶又去了姑姑家里,虽然奶奶走的时候和小荷打过招呼,说过要去姑姑家里。
但是那天早上放学回到家中,奶奶不在,小荷便觉得整个家都如同她的心一样是空的。
虽然爸爸妈妈在,虽然他们也对小荷很好,可是心中和他们那种距离感,小荷没有办法突破。
妈妈的房间是整洁的,但也是冰冷的,床单被褥都好像是坚硬的,无论怎么样?也让小荷的心暖不起来。
小荷说,永远都喜欢奶奶的房间,虽然奶奶的房间总是被孩子们弄得乱糟糟的,可那里是温暖的,床单被褥好像都是柔软的,躺在上面会很安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