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译文
潜伏很久的鸟,飞起来必能飞得很高,开得早的花,必然谢得很快;人只要能明白这种道理,既可以免除怀才不遇的忧虑,也可以消除浮躁急求的念头。
民国时期的走红作家张爱玲,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成名要趁早。”这句话误导了不少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以为趁年轻成名、成功才是王道,完全忘记了人生是需要踏实修炼和潜伏的。事实上,张爱玲本人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张爱玲晚年在美国发展,处处碰壁,最后病死一间阁楼,一个多星期才被人发现。这正对应了《菜根谭》中说的一句话:“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年少成功、成名的快事,很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厚积薄发、后发而先至。他们在年少时并不显眼,甚至比同龄人还略逊一筹,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他们渐渐显露锋芒,在人生的赛道上实现了超越。
德川家康是一个大器晚成的政治家。他在日本的战国时代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能够做到默默地积攒实力。虽然成名很晚,但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青年时代不当出头鸟,也不主动消耗实力,而是抓紧时间提升自己的政治军事经验,蓄力待发。不信你看,在他年轻时,最大的风光属于织田信长;到他壮年时期,丰臣秀吉独领风骚。而他总是那个不被人注意甚至有些被人瞧不起的人。
后来,狂极一时的丰臣秀吉因为好战冒险,派兵挑战当时无比强大的中国明朝。明朝派出精兵强将,丰臣秀吉不堪一击,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随之病死。这时,已经“潜伏”得差不多的德川家康横空出世,顺理成章走上历史的前台。一展才智,统一了日本战国,拉开德川幕府时代的序曲。这时世人才发现,原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德川家康每一年都没闲着,一直在增强自己的实力。
德川家康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就像背负着沉重的行李走路,急躁不得。”这句话可以视为他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在不惑之年才登上成功舞台的德川家康,经历了充足的孕育,所以打下的江山持久稳定。这对我们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少年成功存在运气和偶然因素,与其相比,大器晚成则是可以追求和自我控制的。苏东坡的老爸苏淘,《三字经》中有一句是这样写他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当了二十七年的文盲才开始读书,却在历史上留下了苏门三父子的美名,还教出了一个大文学家的儿子。再看看神童仲永的故事,从小聪明无比,长大后却一事无成,这不能不让人慨叹岁月的无情。在成长过程中,时间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优胜劣汰的作用,它会考验一个人的恒心、自控力,还有对未来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所以,少年天才并不可靠,与他们联系最多的一个词是“昙花一现”。只有那些甘于潜伏和隐忍的人,在残酷的竞争中才能笑到最后。
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人生也验证了“老当益壮,大器晚成”的道理。这些伟大人物,早年大都颠沛流离,作品不被认可,想法遭到排斥。直到晚年才受到追捧或者重视。艺术大师黄宾虹和齐白石,都是到了晚年才成名的。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唱《歌唱祖国》的小女孩林妙可,一曲成名,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有人羡慕说:“如果我的女儿也有这样的机会,就好了!”恰恰相反,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庆幸自己的孩子是平凡的,因为过早把孩子抛到大众面前,让她成为一个“优秀得让人城妒的人”,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孩子从小就面对闪光灯,潜意识中极容易埋下虚染的种子,而虚荣是一剂毒药,很可能让孩子长大后滑入失败的深满。如果父母引导不当,再聪明的孩子都会错过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
我们一定要牢记,上帝总是厚爱那些沉默和隐忍的人。年轻时看到他人风光,我们不必眼红嫉妒,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事,积极认真地做人,每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