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外经》之六十八《异传篇》

《黄帝外经》之六十八《异传篇》

作者: dfdfe6765618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15:39 被阅读0次

雷公问曰:各脏腑之病皆有死期,有一日即死者,有二三日死者,有四五日死者,有五六日至十余日死者,可晰言之乎?岐伯曰:病有传经不传经之异,故死有先后也。雷公曰:请问传经。岐伯曰:邪自外来,内入脏腑,必传经也。雷公曰:请问不传经。岐伯曰:正气虚自病,则不传经也.雷公曰:移寒移热,即传经之谓乎?岐伯曰;移即传之义,然移缓传急。雷公曰:何谓乎?岐伯曰:移者脏腑自移。传者邪不欲在此腑而传之彼脏也。故移之势缓而凶传之势急而暴,其能杀人则一也。雷公曰:其传经杀人若伺?岐伯曰:邪入于心,一日死,邪入于肺三日,传于肝四日,传于脾五日,传于胃十日死,邪入于肝三日,传于脾五日,传于胃十日,传于肾又三日,邪散而愈,否则死。邪入于脾一日,传于胃二日,传于肾三日,传于膀胱十四日,邪散而愈,否则死。邪入于胃五日,传于肾八日,传于膀胱又五日,传于小肠又二日,传于心则死。邪入于肾三日,传于膀胱又三日,传于小肠又三日,传于心则死。邪入苎膀胱五日,传于肾又一日,传于小肠又一日,传于心则死。邪入于胆五日,传于肺又五日,传于肾又五日,传于心则死。邪入于三焦一日,传于肝三日,传于心则死。邪入于胞络一日,传于胃二日,传于胆三日,传于脾四日,传于肾五日,传于肝不愈,则再传,再传不愈则死。邪入于小肠一日,传于膀胱二日,传于肾三日,传于包络四日,传于胃五日,传于脾六日,传于肺七日,传于肝八日,传于胆九日,传于三焦十日,传于大肠十一日,复传于肾,如此再传不已则死。邪入于大肠一日,传于小肠二日,传于三焦三日,传于肺四日,传于脾五日,传于肝六日,传于肾七日,传于心则死。不传心仍传小肠,则生也。邪入于胆,往往不传,故无死期可定。然邪入于胆,往往如见鬼神,有三四日即死者,此热极自焚也,雷公曰:善。

陈士铎曰;移缓传急,确有死期可定,最说得妙。

相关文章

  • 《黄帝外经》之六十八《异传篇》

    雷公问曰:各脏腑之病皆有死期,有一日即死者,有二三日死者,有四五日死者,有五六日至十余日死者,可晰言之乎?岐伯曰:...

  • 《黄帝外经》之七十《伤寒同异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伤寒之病多矣,可悉言之乎?岐伯曰:伤寒有六,非冬伤于寒者,举不得谓伤寒也。雷公曰:请言其异。岐伯曰...

  • 《皇帝内经》一

    《黄帝内经》为什么以黄帝为名? 在汉代,除了《黄帝内经》还有《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

  • 《黄帝外经》之七《救母篇》

    容成问于岐伯曰:天癸之水,男女皆有之,何以妇人经水谓之天癸乎?岐伯曰:天癸水,壬癸之水也。壬水属阳,癸水属阴...

  • 《黄帝外经》之十五《经脉终始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十二经之脉既有终始,《灵》《素》详言之。而走头、走腹、走足、走手之义,尚未明也,愿毕其辞。岐伯曰:...

  • 《黄帝外经》之十二《社生篇》

    少师问曰:人生而白头,何也?岐伯曰:社日生人,皮毛皆、白,非止髩(bìn)发之白也。少师曰:何故乎?岐伯曰:社日者...

  • 《黄帝外经》之“任督死生篇”

    雷公问曰:十二经脉之外,有任督二脉,何略而不言也? 岐伯曰:二经之脉不可略也。以二经散见于各经,故言十二经脉而二经...

  • 《黄帝外经》之六《命根养生篇》

    伯高太师复问岐伯曰:养生之道,可得闻乎?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伯高再问,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与天地并久...

  • 《黄帝外经》之八《红铅损益篇》

    容成问曰:方士采红铅接命,可为训乎?岐天师曰:慎欲者采之,服食延寿;纵欲者釆之,服食丧躯。容成曰:人能慎欲,...

  • 《黄帝外经》之十《骨阴篇》

    鸟师问于岐伯曰:婴儿初生,无膝盖骨,何也?岐伯曰:婴儿初生,不止无膝盖骨也,囟骨、耳后完骨皆无之。鸟师曰:何故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外经》之六十八《异传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zz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