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6942/58a16e1d8f47b84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942/dc11baef1e62823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942/4a002400534f527e.jpg)
水果店的老板看都不看我们一眼,用方言说400。我们三个互相瞅了我,重新走上了果皮乱扔的水果街。——打年货之买水果。
单位在高新区,方圆几里都是嗷嗷待哺的居民,一两个水果店就成了垄断式的奸商扎堆店。最近有个满嘴诚信的路边水果摊出来,打着成本价的旗号,很受小区居民的追捧。在供小于需的市场中,商家在一众生怕他跑路的消费者的追捧下,默默加价。而不了解整体行情的消费者,还感恩戴德地觉得老板诚信经营,良心楷模。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前两天在他那里买的车厘子,只隔了一天就坏了几个。当时只觉得,买都买了——懦弱消费者的常用语。
周末有幸和一对善良的夫妻同去白沙洲水果批发市场,接了地气才明白这个老板有多黑。
果品批发市场有三列两层楼高的大棚,各个果行整齐地排列着,十米外可见的醒目招牌各有特色。几米高的水果整齐地码放在大棚里外,南腔北调的商人、满载而归的面包车、驾着两米高拖车的搬运工,走在果皮四散的路上,一切对我来说都有趣而鲜活。
我们的目标是车厘子,可这个地方有几十家在卖,上百个品种,十几种价位,我们逛了一圈也没拿定主意,在一众老江湖的忽悠里败兴而归。唯有先承认自己相对于这群商人的无知和单纯,才能打起精神,找到理想的水果。
抱着总是会被骗的,倒不如做个和气买卖的心态,选择了一个福建人开的果行。老板竟然是98年的!他偷吃了好几个样品,这倒挺符合他的年龄。不同于其他果行那些不愿理睬我们这些散装买家的大老板,他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吃车厘子。我们听他口音以为是广东人,他却说自己来自福建。还给我们科普了福建漳州的柚子是全国第一,今年智力的车厘子有8000个集装箱。
在我的固有印象里,觉得小商小贩不过是只会讨价还价缺斤少两的钻营小商人,可听他侃侃而谈地讲了那么多行业内部的知识点,顿时觉得经商不分贵贱,果行也出奇才。
毕竟,杜月笙年轻时,也不过是个卖水果的商贩。
福建小年轻骄傲地跟我们讲,这个市场里,他们福建人就有一百多家店,所有的柚子都归他们卖。想到儿时长大的精武路,南京来的皮革商人,成立的红兴制革早已无复往日,不禁唏嘘。纵然行业有兴盛衰败,但以地域为帮派的互相扶持的兄弟文化,却始终经久不衰。人与人之间的牵连,不过如此。
我们买到了整条街最好吃的车厘子吗?
我们买到了性价比最高的车厘子吗?
我们节约了很多钱吗?
都没有。
但这次的购物让我明白,买家总以为自己要买性价比、品质、最节约的商品。
然而,大多数的买卖,到最后都是买了最合适他的服务。
我们把赚钱的机会给老板,往往不是他的商品在这一众水果商行中有多好。而是在商品还可以的基础上,他具备和我们谈成一桩生意的性格和基本技能。这其中,有买卖双方性格上的相似之处,比如我们都是爱开玩笑的人,能聊下去。有他作为商家愿意和散客做生意的意愿,对我们性格和基本标签的判断,以及随机应变的商人技巧。
总之,在吵闹杂乱的水果批发市场逛街,虽然比不了奢侈品商店的尊贵服务和精致陈设,但眼见之处,都是鲜活的人生。糙一点,自有其风味独特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