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形声字占了80%以上。形声字的特点一般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表音与表义构件对形声系统起归纳作用。
一、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汉字是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方块图形。掌握汉字就是要建立起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
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先生研究发现,小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主要就是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连接发生断裂。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呢?
(一)见形读音——建立形、音之间的联系
汉字是表意文字,形、音脱节,看待字形不能直接读出音,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见形读音是个难点。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解决“见形知音”的问题:
1.反复认读,强化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与生字接触,可采用“出示生字、读出字音”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字形与音之间的联系。
2.借助语境启发学生联想,降低认读难度
单独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难度比较大,但如果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如词语、句子或短文、儿歌)中,让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可以降低认读难度。
3.将儿童自编儿歌、故事等作为记忆支柱,形成联想
自编儿歌、故事的方式,对学习汉字尤为有效。儿童对这样的创造性劳动总是乐此不疲。
(二)见形知义——建立形、义之间的联系
即将字形与某一些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字形本身形象化,帮助辨认与记忆。象形字是以描画事物特征或轮廓的方式造的字,因而象形字本身就具备字形与具体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借助象形字去、会意字及指事字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三)见形知音义——建立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形声字是汉字造字法当中音、形、义结合最紧密的。大多数形声字都能见形知音义,闻音而知义形。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二、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一)遵循知觉整体性的原则
大多数要识记的生字要求整体把握字形。也就是说,大多数要识记的生字不要求进行字形各个部件的分析。
1.为什么要求“整体把握字形”
因为第一学段的儿童(特别是初入学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精细的辨别能力尚不高”。低年级的儿童认字也是同理。这个阶段的识字教学要遵循这个规律,大部分生字只要整体把握字形即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最终达到换个语言环境仍然能够认读的目的。
2.有些生字既要求会认还要求会写,需要记住各个部件,怎样指导
比较异同是防止部件混淆的好办法。
研究表明,反复认读是一种掌握字形整体轮廓的办法,而分析比较则是掌握部分及其关系的一种办法。
(二)遵循思维直观性原则
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以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
遵循思维直观性原则,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我:
1.字理分析法
形象、会意、指事,本身就是以描拟事物为主要手段的三种造字法,因而 与具体事物有密切联系,具有直观性的特点,适合针对儿童开展形象性的识字学习活动。
但是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要注意适度,字理分析要确保其有效性,必然具备以下条件:
(1)确实是需要深入加工才能识记的汉字,否则是做无用功。
(2)所分析汉字在音、形、义中至少有两个要素具有内在联系。
(3)所分析的字理必须与特定学段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适配。
(4)象形字或会意字、指事字,其模拟的事物依然存留于现在的形体中,字形所表示的义也仍然存在于学生的语言经验或知识背景中。
2.动作表演法
动作表演法是直观演示教学法中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利用学生的肢体动作和经验,使学生获得所要学习的生字的生动、清晰、真实、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汉字字形的记忆以及对字义的理解。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儿童学习。
①肢体摆字形记忆字形
②肢体摆造型指导书写
③动作演示理解字义(一般适用于动词)
3.故事、歌诀法
通过将汉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或朗朗上口的歌诀,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如《小青蛙》青字族识字儿歌、《语文园地》“趣味识字”包字族识字儿歌。
除此之外,字谜法、游戏法、图片展示法都是非常直观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三)遵循语思并举原则
汉字的学习不是枯燥的机械记忆,而是一个复杂的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汉字时,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思维活动,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汉字学习与思维训练和谐共进。
比较、分类、归纳、表达写字教学亦是如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比较形近字的异同,发现书写的规律,敏锐抓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等等,引导学生在识字与写字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参与思维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