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cipal gaps
先前自己更多只关注如何选出区分疾病的biomarkers,但是这一次于教授指出四个principal gaps,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个,也即是肠道菌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的,到底是细菌本身还是细菌的代谢物发挥作用呢,通过什么通路去发挥作用。第一点是发现菌的作用,第二点是阐明菌的作用,后面两点尤其是菌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其实都和前面有很大的关系。
Target clinical Translation
Peptostreptococcus anaerobius的完整研究
- PA在CRC患者显著富集(Gut, 2015)
- 小鼠模型证实PA菌有促癌作用(Gastroenterology, 2017)
- 电镜下证实PA进入上皮细胞并促进其增值(Nature Microbiology, 2019)
另外单细胞测序结果解释PA抑制了肠道上皮组织的MDSC髓源性抑制性细胞TAM,影响了抗肿瘤微环境的形成
这种完整研究某个致病菌的一系列研究,我是第一次这么了解,虽然看不懂但是感到很受益。这比第一部分的简单关联研究好太多了。
FMT和肿瘤的关系
- 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 (Science, 2018)
这篇文章是首次提出免疫治疗抑制剂PD1的疗效和肠道微生物的关系,通过移植response病人粪便到无菌小鼠以及抗生素处理过的小鼠,发现有促进PD1疗效的现象
- 两篇背靠背的临床实验文章进一步证实了FMT可提高免疫治疗疗效(Science 2021)
- 肠道微生物提高免疫的潜在机制(Science,2020)
假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pseudolongum)分泌肌酐(inosine),,提高免疫
Biomarker to diagnosis
整合细菌标记物和宿主的标记物,通过机器学习找到最佳的标记物组合,构建最优的分类器
药物与微生物互作
- 遍历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药物潜在的作用(Cell, 2020)
个性化药物代谢结果可能与人特有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有密切关系,这和精准个性化饮食干预类似
- 小剂量阿司匹林降低疾病如肠癌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Gastroenterology, 2020)
研究揭示阿司匹林只在30%左右人群中有作用,并且阿司匹林在无菌小鼠中抑制肠癌效果要显著高于有菌状态,说明肠道菌群影响了阿司匹林的药效,找到影响的细菌至关重要
总结
以前很不喜欢听讲座,但是今天听完后收获还是蛮多的,当然这也是因为于教授是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她讲的内容通俗易懂且条理清晰,能让我很快get到点。感触还是颇多,以后要多听真正做科研的人的讲座,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