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不止读一次。震惊于余秋雨先生深厚浩瀚的知识海洋,他的这套《文化苦旅》,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我无缘行走那么深远的路,即使有缘行走,也是拍一张照片,偶有感慨而已。无法如先生这般,刨地三尺哪怕是一块湮灭的石碑,模糊难辨的碑文,他也能道出个深入浅出。他由一而二三,由二三而世界,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读后,感觉自己也随之游历一番,知识和阅历甚至眼界都变得深邃起来。
我特别喜欢他的行走欧洲系列,欧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古迹,随着他的笔肆意汪洋,别有情致。但今日我又特意读了他写敦煌莫高窟的文字。我一直非常喜欢和向往充满神性的所在,喜欢晨钟暮鼓,静谧安宁。如若现实许可,我愿意那样伴随清风古刹度过余生。
莫高窟的王道士,在余秋雨笔下,是一个再卑微不过再可恨可怜不过的小人,一个时代造就的可悲之人。但是在另一位作家朱以撒先生的笔下,对王道士的落笔则要客观得多。作家与作家立场有时候是会非常不一样的。
莫高窟是镶嵌在古时丝绸之路上的一粒明珠,也是今日一带一路上的珐琅宝石。王道士因为无知无能而让许多连城无价的经书和文物贱卖到了英、法、俄罗斯、日本等国。但有一位女子,却用五十余年的青春年华,一生的缤纷岁月守护着莫高窟洞穴,带领一般非同寻常的人,用毕生的心血让莫高窟焕发出新的勃勃生命。
她就是——樊锦诗!
一个原本西子湖畔的柔弱女子。一个女子的一生,满窟满壁的经文和壁画,她就那样皓首穷经,纠结于被枯风啃噬的色彩和岁月斑驳的飞天。五十年一瞬间,一抬头,青丝已染尘霜。整个人类的生命史和文化史,都是由这些历史沉淀和穿越的。社会一方面在努力发破坏和重建,一方面又在努力地保护和留存!
余秋雨先生的大文化散文中,有许多类似历史文化古迹或遗迹中的文化名人雅士的书写,因为他们的参与,古迹或遗迹就会活起来,读时会感觉到,自己面对的并非是死了不喘气的石头、沙,水或其他,而是有血有肉,有过去和现在的生命体。
他说,“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我们国家的古迹,有朝代更改的印记,是修修缮缮而来的。踩着岁月,也染上了风尘。(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