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古典老师在训练营的分享,主题是如何实现善思会写。
里面讲到了他自己读书写作方式的变迁。
看完之后,真的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惊喜。
他讲到自己读书方式的变迁以及原因,从最开始的脑图,到知识管理软件有道云笔记,再到现在的卡片笔记写作法。
1、思维导图(脑图)
最开始他也是像大多数人一样使用思维导图(脑图),
但是脑图是一个存入困难提取也困难的工具,各个主题之间有结构,但是无法方便地连接。
想要到里面去找一个主题,得查遍整个导图。
2、知识管理工具
后来,逐渐转变到知识管理工具,类似于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这种笔记管理软件。
看到书、读到书就写上相应的笔记,做上标签分类,需要的时候再根据关键字和标签查找。
但是使用这个笔记软件非常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会把大量的文章往里面贴,然后未经思考的文章和笔记内容,在里面泛滥生长。
时间久了就会搞不清楚了里面有什么东西。
而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征。存入得越容易,提取就越困难。
想要写作某个主题的内容,不得不用关键字去搜索,然后查找,看看是否匹配当前的主题。
笔记内容没有经过思考,这时候又需重新思考关联,效率大打折扣。
3、卢曼卡片笔记写作
现在,就转变成用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
把读到的书中的观点,启发写成卡片,然后存入卡片盒中,并定时回顾,思考关联,建立联系。
这种就是存入很难,但是提取很容易。
而且知识会成体系的生长,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用的读书和写作方法。
我之前一直在阅读和实践卡片笔记写作法。
也深感这个方法的奇妙之处,目前也在使用和践行。
我每天会写几张卡片,包括我自己的日更的文章,也是从卡片里面取一张最想写的,基本上半个小时就可以写成一篇日更文章,当然,质量不一定有多高。
但是一定是经过我思考、联系个人经验和实践的东西。
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古典老师用他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可行性。
这个怎么说呢,卢曼毕竟还是一个外国人,他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了58本书,从一个公务员,一个酿酒师的儿子,成为知名的社会学家。
所以他这套理论,到底适不适用我,我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疑虑。
因为在中国,我还没有看到真实的实践案例,这当然是因为我的孤陋寡闻了。
所以在践行的过程当中,我慢慢地在找这种确定性。
今天发现古典老师也是用这套方法来读书写作,就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他是一个榜样,他告诉我:用这套方法就可以把知识内化到自己的体系里面,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卡片,写文章都会是很简单的事情,把关联的卡片按照写作的叙述逻辑拼起来,就是一篇文章。
那写书呢?这个也是我的梦想,他证实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在一个大的主题下面,列出一本书的大纲,每一小节的下面就是相关主题的问题和文章。
这样就形成了一本书。
古典老师一个月内写出《跃迁》,还有做得到的知识付费栏目,做课程,都是用这个方法。
这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内心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我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践行下去,每天写几张卡片,久而久之我也能在一个领域里面成为专家,并且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多好呀。
所以,总结一下,卡片笔记写作法是有效的、可行的读书写作成长方法,必须坚持践行下去。
今天是日更第154/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48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1、我为什么要写作?
大佬们都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是成长的捷径。用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学习,实践,是一种看起来笨但实际很聪明的方式。
深以为然,每天要写东西,就得有东西可以写,还得写得逻辑通顺、观点鲜明、有启发、有意思。
就会挖空心思去思考,去读书,时间管理、情绪、效率、认知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学了就会用,又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心性和能力。
人因此变得积极而乐观,内心笃定而从容。
2、我为什么要日更?
跟着明白老师学习的,他日更800多天,人生因此而蜕变。
我,一个中年程序员,不希望被动裁员,不希望被行业周期波动所影响,不希望交出人生的掌控权。
在这个如此不确定的世界,希望有一丝的确定性握在手中。
所以,修习一项硬本领就是万分紧迫的事情,我选择先搞定写作。
我记得从一本书上看过关于成长的公式:成长效率=正确的成长方法论X每一次刻意练习X练习次数。
任何事情,学习、工作、创业、情感,演讲等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述提升和成长。
换成写作也是一样,有正确的写作方法论,每天的刻意练习,可以加速提升写作能力。
在正确练习的情况下,频次越高,成长越快。
一年365天,可以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迭代365次。
3、为什么要早起?
张萌说:早起,可以比别人多活出半天的精彩。
当你试过早起,尝过早起的甜头,一定会上瘾的。
人生一个重要的原则:万事提前。
清晨,万籁俱寂,头脑清晰,读书、写作,搞定最难的工作,开启高能的一天。
高效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也想改变,追求梦想的生活,我建了一个早起、日更的社群,欢迎关注私信,一起来玩。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