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勇气心理学”斩断“格尔迪奥斯绳结”,帮你减少80%人际烦恼

用“勇气心理学”斩断“格尔迪奥斯绳结”,帮你减少80%人际烦恼

作者: Michelle_4778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15:31 被阅读0次

    十月的诗

    06-04

    “如果说自卑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必然结果,那么勇气就是人们在追寻意义人生中的必然能力。它就藏在每个生命体的某个角落,期待着特别的机遇。”

    公元前4世纪的一天,阳光明媚。在吕底亚的神殿大厅里供奉着一辆锈迹斑斑的战车。这辆战车与其它战车不同,它被一个非常精巧的绳结捆在象牙白的神殿支柱上的。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解开这个绳结的人将会成为亚细亚之王。”慕名而来的许多技艺高超的挑战者,都没能解开绳结。

    年轻的亚历山大走近一看,绳结非常牢固,于是他立即取出随身佩戴的宝剑,将其一刀两断。他举起宝剑高呼:“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

    这就是关于“格尔迪奥斯绳结”一段有名的逸闻,它也向世人传递着勇气的力量和魅力。

    什么是真正的勇气?真正的勇气就是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由自信、自爱、自尊凝聚而成。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丧失了自己的勇气。在我们生活中有80%的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而让你陷入烦恼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丧失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勇气。

    微博上有很多网友表示,自己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害怕说错话做错事被别人嘲笑或是讨厌。因为害怕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自己不想工作,甚至是辞职。可是,人只要生活中社会上,就免不了要和别人打交道。如果你总被人际关系困扰,觉得人际关系太复杂,那你可能需要学点“勇气心理学”来斩断人际关系的中的“格尔迪奥斯绳结”。

    一、你需要懂点勇气心理学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的个体心理学也被誉为“勇气心理学”。

    阿德勒认为: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这并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阿德勒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论证后总结出来的。

    1.勇气从何而来

    在阿德勒之前的“弗洛伊德”时代,人们认为一个人的一生都是由原生家庭决定的,潜意识已经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会做什么样的事。也就是我们后来听说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阿德勒推翻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他认为,个人可以改变对自己过去经历的看法,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有改变命运的能力时,也就有了勇气。

    2.如何获得勇气

    阿德勒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人们可以通过“主动意识”去调整和规划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像动物那样被本能所控制。

    你关注过自己的情绪吗?当你感到害怕焦虑时你是怎样面对这些情绪的?是被情绪控制或是完全否定,把它们推到一边,假装自己很强大?还是拥抱这些情绪,告诉自己没关系,即使害怕也要去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拥有了勇气。勇气是人们去克服困难,追寻人生意义的能力,当你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最想要的是什么,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勇气不是让你从此再也不感到害怕的灵丹妙药,而是让你即使害怕还能坚持前行的动力。它来自于你的内心,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护盾。当我们发现和察觉到某件事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时,就会拥有勇气。

    “愿上帝赐予我力量,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

    确立目标:要想获得勇气,必须先弄清什么是符合我们价值观的目标,要达到目标需要做些什么改变。有位朋友一直被别人不合理的请求困扰,但又害怕得罪别人。想要改变自己不敢拒绝的情况。那么他的目标就是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拒绝对方不合理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学会的就是鼓起勇气委婉的拒绝。有了目标,我们才能指导自己的行动。

    找到你的内驱力:要想获得持续的勇气就要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在哪里?内驱力是我们行动的动力,有很多人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后,因为没有内驱力就又退回到起点。这样的勇气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找到内驱力,我们才能持续的拥有勇气。人际关系当然会有让人困扰的地方,但更多的却是带给我们幸福和欢乐。那这些幸福和欢乐就是我们的内驱力。让我们战胜自己的懦弱,获取想要的幸福。

    要想要获得幸福减少烦恼,除了拥有改变的勇气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点“被讨厌的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会让你摆脱人际关系的困扰,在自己的需求与别人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被讨厌的勇气”就是允许别人不喜欢我们,甚至是讨厌我们。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能控制的只能是自己,一切妄想控制他人想法的行为都是“庸人自扰”。

    二、为什么缺乏勇气会让人际关系陷入困扰?

    阿德勒曾经断言: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为什么我们会为了人际关系烦恼?那是因为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一切价值感和幸福感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们在他人的认同和肯定中获得价值感,在与他人的联系中获得幸福感。

    而在平时的人际关系中,为了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而选择隐忍和放纵别人的不合理行为,长期如此就会让我们陷入人际关系的困扰中,而缺乏勇气正确面对人际关系而陷入困扰的原因有以下2个方面:

    1.人际关系里50%的烦恼来自于没做“课题分离”

    在建立与他人的联系时,经常有这样的误区。我们把自己的人生线路和别人的人生线混乱地缠绕在一起,组成了无法解开的“格尔迪奥斯绳结”,还自我安慰称其为“联系”。这样错误的缠绕是我们人际关系烦恼的主要来源。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出,要学会与他人做“课题分离”,分清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作者在文中写到,有一位家长经常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所困扰,想尽办法也无法让孩子爱上学习,为此非常苦恼。这其实也是没有做好“课题分离”。

    我们必须意识到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我的,父母只能督促,并不能代替孩子学习。孩子不学习带来的后果,最终还是要由他们自己来承担,只有孩子明白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才会主动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烦恼大都是由于不懂得“课题分离”引起的。

    在学生时期,女生们聚在一起都很喜欢聊聊明星八卦,而我一直对这些不感兴趣,当朋友们兴高采烈地聊着某个明星时,我感觉自己被“排挤”了。害怕失去友谊的我偷偷地去查阅明星资料,收集八卦内容。可因为不感兴趣,做这些事情让我觉得很烦恼,还时不时的闹点张冠李戴的笑话。结果可想而知,我并没有因为做了这样就和朋友们有了共同话题,反而徒增烦恼。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好笑,但在当时,这件事确确实实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如果当时我能够明白,朋友之间并不一定要所有的爱好都一致,而是可以既保持自我又拥有朋友,就不会闹出那样的笑话了。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会和所有的朋友或者是我们的伴侣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和爱好。我们不需要去强迫自己迎合别人的观点,只需要懂得接纳和尊重。

    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与我们不同。如果因为这些不同而导致我们无法同行,那也是我们必须得接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线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陪伴我们一生,我们要懂得课题分离,尊重对方的选择。

    就像叔本华说的:“在这样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如若你能遇到真挚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无需苛责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奇怪。”

    2.关系里30%的烦恼来自于“自卑感”

    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停的寻求他人的认同,害怕别人讨厌我们?那是因为每个人心底都隐藏着“自卑感”。自卑感并不是某人特有的,而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感觉,是害怕自己没有价值的一种自我判断。也就是说,自卑是一种主观的自我判断。

    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董卿曾在节目中提到:因为父亲对自己苛刻的要求,导致了她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有很强的自卑感,当她看到别人做事情比她做得更好时,就会有很强的不安全感。

    自卑感来自于比较,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过别人时,“自卑感”也就被激发出来了。面对自卑感时,我们往往会采取两种策略:一种是主动努力追求优越感,还有一种是回避,不与他人交往。

    采取第二种策略的人,我们称为有“自卑情节”的人,“自卑情结”和自卑感不同,“自卑情结”来源于过度地寻求他人的关注,这样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不喜欢和他人交往,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过别人,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如果我们不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就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迷失方向。

    三、创建自我价值,获得斩断“格尔迪奥斯绳结”的勇气

    所有成功的人,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拥有了自信,而是通过不停地锻炼自己的精神和体魄,后来才拥有了自信和成功。而自信和成功又为他们增添了勇气。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在其自传里说:“我曾是个身体多病又行为笨拙的孩子,年轻时,我也和所有人一样对自己的能力毫无信心。为了让自己表现出自信的样子,我不停地训练自己,不只是强健体魄,还锻炼我的灵魂和精神。”

    人的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次次的解决问题,实现自我价值之后才获得的。想要获得自信,拥有勇气,就要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马太效应”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自我价值感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知乎上曾有网友诉说:觉得自己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连点菜都犹豫不决,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不知道将来怎么办?其实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当你开始主动去解决一个小问题后,就越相信自己有解决更多问题的能力;当你觉得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时,就越来越害怕遇到问题,结果就变成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陷入自我否定中。

    从小的问题开始,养成自己做决定的习惯,不要遇到问题就求助于别人。慢慢地就会建立起自信。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

    我们常说要跳出舒适区,才能更好的成长。但是,如果你一旦跳到“恐慌区”,无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目标,就容易陷入自我否定中。比如,我最开始给自己定目标,每天完成2000字长文。结果经常晚上写到凌晨一点还没完成,就会陷入恐慌,进入焦虑。如果把目标换成每天1000字就会好很多。我们要合理的评价自己的能力,不要因为和别人比较而盲目设定太高的目标。

    2.学会自我接纳摆脱自卑感,获得“被讨厌的勇气”

    要想摆脱“自卑感”就要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不同,“自我肯定”是给自己一个很高的目标,明知自己做不到还是不断告诉自己我能行,而“自我接纳”是接受自己平凡的样子,并去思考平凡的我能做些什么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有位朋友总是感觉不到快乐,发奖金不能让他快乐,因为他会想着别人怎么比他发得多;买了新车还是不快乐,因为车子没有比别人的好。一个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人,往往是喜欢和别人比较的人。当看到别人比我们成功,比我们漂亮,比我们聪明时,就会陷入自我否定中,觉得自己比谁都差。

    当一个人把所有人都作为比较的对象时,就仿佛别人说的做的都是为了贬低自己,依赖于外界的评价会让我们陷入无谓的恐慌中。要学会自我接纳就要懂得,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如果我们总是关注自己的缺点就会陷入深深地自卑感中。

    懂得自我接纳的人,不会把别人看作“敌人”,而是作为伙伴。当我们被伙伴们围绕时,就会感觉到幸福快乐,当我们拥有比我们更强大的伙伴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安全,而不是自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弱点;每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这些特点构成了我们每个人独特的人格,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势,实现我们的自我价值。

    3.发现自己的性格优势,创建自我价值感

    要想学会自我接纳摆脱自卑感,就要发现自己的性格优势。每种性格都有不同的优势,内向型性格的人,往往更加敏感、安静,更擅长与人共情。外向型性格的人,喜欢追求刺激的体验,更擅长与人交谈、竞争。发现我们的性格优势有助于我们接纳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也更容易理解别人的行为。

    “我是这种_____的人”你会在这个空里填上什么答案呢?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我们的优势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影响着我们的想法和行动。

    心理学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指出:当我们的身份改变时,对关键人格特征的打分甚至也会受到影响。他写道:“随着一些人对工作的投入越来越多,他们往往变得更加认真负责;同样,当有人在长期关系中越来越投入的时候,他们在情绪上会更加稳定,自尊心也会更强。”如果我们想要在生活中成功转变,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就很重要。

    荣格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内向者和外向者。也就没有绝对的“好性格”和“坏性格”。我们的人格并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我们大可不必去嫉妒别人,而要和那些我们羡慕的人做朋友,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打破自我禁锢,在接纳自己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结语:

    当我们学会自我接纳,克服“自卑感”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学会课题分离把他人看作伙伴,也就获得了斩断“格尔迪奥斯绳结”的勇气。

    大环境可以决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内心还有一个小环境,那里有你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而这完全在于你的觉悟,在于你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 ——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勇气心理学”斩断“格尔迪奥斯绳结”,帮你减少80%人际烦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ku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