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满腔的爱,却为何换来“窝里横”的孩子

满腔的爱,却为何换来“窝里横”的孩子

作者: 花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15:30 被阅读0次

    读书会上见到一张新面孔,是个略带羞涩的小男孩,这晚他跟着妈妈一起来参加读书会。两个小时的读书会上,男孩比较安静,翻翻绘本,用我给他的画笔和白纸画画,画完拉拉妈妈胳膊给妈妈看自己的画,和妈妈轻声分享自己的想法,偶尔跑出自己座位研究室内摆设,也会轻轻走到我们身边,保持距离地张望下我们。

    读书会结束,我蹲下身子向他道谢,感谢他如此安安静静地支持我们大人读书,男孩有点儿腼腆地朝我笑笑。

    等我起身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有老师在的地方,他就很乖。在家里可不是这样,尤其是和爷爷奶奶一起,脾气很大哩,什么都得听他的,很难说话,我一教训他,长辈就护着他,真的是家里家外两个样儿。”

    男孩听了不高兴地扯着妈妈的衣袖非要往门外走。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描述,孩子在家里很闹腾,在外面显得很怯懦。

    我不知道这个男孩具体在家是怎样的,但是,“耗子扛枪窝里横”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有些男孩成年后依然如此,对待外人相当客气有礼,对待妻子、孩子却像换了个人似的,凶神恶煞,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毫无耐心可言。


    01

    这种行为模式的养成,与童年期家庭不正确的养育有关:

    第一,父母、长辈容易妥协,导致孩子规则意识淡薄

    孩子在家比较“横,”一般来说是家长比较宠溺,尤其是祖辈,对孩子几乎是百依百顺,认为孩子小,长大了自然会懂事,现在任何要求都要满足他,见不得孩子因为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哭闹。

    一朋友曾经提及一件事儿:假日里,朋友家族里大大小小兄妹们都齐聚在姥姥家。午间,只听姥姥的六岁孙子站在桌子上叫嚣着:你们走开,你们走开,我要跳下来了……你们走开!最后一声几近刺破耳膜,围在一起下棋的孩子们诧异地盯着高高的男孩,不知道为什么他非要往大家下棋的地方跳。

    这时,姥姥冲出来护着孙子叫道:“哎呀,你们快走快快走快,换到别处去!”难得去趟姥姥家,姥姥总是护着她的孙子,生怕他受委屈,大家也都很知趣地离男孩远一点。

    孩子闹脾气,家长就妥协,这个互动模式成习惯后,孩子的情绪反应模式也就形成了,未来遇到外面环境不能马上满足他的需求,周遭的人不由着他的心意支配,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受挫感比一般人要强烈。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说: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会失去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会自卑;在没有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就失去了敬畏;相反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会学会谦卑和自信。

    规则不是处处设限,遏制孩子的天赋上限,规则说到底是敬畏生命和尊重他人,规则教育伴随着父母深沉的爱。

    第二,父母、长辈或包办或挑剔,致使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低

    有些家长认为对孩子严格限制、发号施令、实施惩罚等运用权威的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选择养育方式的另一端:宠爱孩子,满足孩子的欲望,不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孩子在家只管玩,只管学习,一心想让孩子始终保持满足感。

    有些家长包办孩子的事情,是出于不信任,拿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能力,对于孩子收拾书包袋、收拾房间等动手能力百般挑剔,嫌弃动作慢、做得不仔细,索性一手揽过来快速漂亮的完成,省却孩子整理的时间。

    包办溺爱或挑剔型的家长其实都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无论成人安排地多么完美,孩子没有从生活自理、承担家务、学习等多方面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他们的独特人格没有受到成人的尊重,更多的是感到自己的无能、无力。

    一年级的新生刚开始在学校用餐时,孩子之间的表现差异很大,有些孩子无论男女,动作利索地撕开饭盒包装袋,如果搞不定会走上台来请老师帮忙。

    有些孩子则动作缓慢,如若撕不开包装袋也只是局促不安地坐在那里,有些孩子没有带饭勺也只是干坐在那里,紧张地看看老师看看同学。

    引起孩子们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能够确定的是,如果在家庭中孩子缺少动手的机会和成功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他的个人价值感较低,遇事就容易紧张、焦虑,在家庭之外的环境中自然地选择退缩,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困难的决心都很弱。


    02

    父母怎么做,才能给孩子更好的影响呢?

    第一,多放手让孩子自理,并参与做家务,培养个人价值感

    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苏霍姆林斯基

    孩子的自信心与他完成了多少事情有一定的关系,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越多,自信心越强。

    通过完成简单的家务,家长对他的肯定与感谢,孩子会感到自己是有用的,对家庭有贡献,有能力协助大人,这会让他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和自豪感会不断地增长和扩大,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

    第二,父母良好的沟通示范,树立好的榜样

    孩子的性情是向大人学的,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与表达远胜过口头说教,遇到事情动不动就发火,不是用建设性的沟通方式来解决意见的分歧,家庭生活经常充满火药味,无意中教会孩子用破坏性方式表达不同观点。

    蒙台梭利说过: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

    孩子在学校有老师教导,在家里,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责怪孩子在家脾气臭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语沟通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第三,多肯定,少贴标签,鼓励孩子参与活动、接触他人。

    家庭教育专家小巫曾说:孩子遇到陌生环境,陌生人比较慢热,一方面说明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良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孩子害怕别人的评判,很可能因为他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大部分评判是负面的,当你不斤斤计较孩子的行为时,那些问题会在你眼前烟消云散的。

    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依赖于家长的评价,当着孩子的面跟他人说孩子胆小、内向、动作慢、不仔细等,孩子从家长的面部表情中判断这样的评价语是好还是不好,从而影响他对自己的认识。

    一个幼小的心灵从外界获得对自己的认识是负面的,那么他的言行会越来越退缩。

    家长积极的肯定带给孩子良好的自我感受,他内在的自我引导就会向善、向上。

    同时,家长可以多多带孩子到社区等集体场合接触人,引导孩子参与同龄人集体行动,尤其不当众点评自己孩子和他人孩子的差异,维护孩子的尊严,并培养其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


    结语

    孩子最初是与父母相处中习得人际互动的模式,“我横,我闹,我的要求就能得到满足,大人就会让着我”,或者“反正我总是办不好事情,我就跟跟后面好了”,当孩子带着这样的人际交往经验逐渐长大,父母对孩子满腔的爱换来了一个“窝里横”。

    养育若是贪图方便,只顾眼前省力,只为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换来的代价是孩子成人后无尽的受挫感,哪怕他在对最亲密的人发横的时候,让人恐惧的暴怒外表,内心实则充满了挫败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满腔的爱,却为何换来“窝里横”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ku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