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反复做美好的事。(反复做同样的练习) (谢老师主讲)
1. 比如,好的姿势,反复做好正确的姿势;学习就是在好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加强(能力
的滋养) 。比如,刚开始用 60 的速度,一段时间后拉同样的内容,速度加倍。实际上就是
有程度上的差距了。
六岁之前的孩子,并不会对反复的事情感到无聊和厌倦。
2. 累计式的学习。比如,拉一首曲子,拉到会背。常常给机会表演,在反复表演中,能力、
心态、作品熟练度,都得到复习和提升。表演是一种美好的分享,不用总是表演最新的曲
子,而是可以拿以往的旧曲子,熟练、有成就感、能欣赏。
可以问:“你今天有没有什么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分享,是加倍的快乐!而不是为了秀自
己的才能。把音乐表演当成一种分享的快乐!
刘老师分享:国小吹高音笛,国中学中音笛。学生从熟悉高音笛,到学中音笛,会有不适应。
因此,可以选简单的曲子,放很慢的速度练习,一定程度的熟练后,再标上不同的速度,
让学生彼此挑战。有趣的方法,可以促进学习的动力。
问题和讨论环节:
家长:谢老师的分享,并非讲一大堆的点,不贪多,而是每次就一个重点。
问题:孩子练琴,每日应该练多久?感觉每天练琴都有时间的压力。
旧的还没练够,新的学习内容又开始了。父母的压力会影响到孩子。
家长回应:不要比较;年龄小,不需要太功利心态,非得看到什么实际效果或者大人自己的标
准,才满意。带娃练琴的目标:让娃享受练琴的乐趣。
家长分享:孩子喜欢音乐,主要看老师的教学方法!
家长问题:没时间每天带娃练琴怎么办?
嘉琪老师回应:
1. 年龄小的娃,要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不能老盯着缺点,因为,缺点是永远说不完的。你可
以针对娃熟悉的、会的部分去肯定和鼓励。而对于缺点, 最好是在被肯定鼓励过后,再使
用最简单最轻松的方式来提出缺点。也可以先练娃熟悉和拿手的内容,后再给新的一点挑
战(就是比较难或者娃比较不擅长的部分)
2. 养成练琴习惯很重要! !习惯、习惯、习惯!家长需要花时间陪伴,年龄小,越是需要花时
间陪伴,年龄大了之后,就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烦恼娃的缺点……陪伴的同时,是在分享
孩子的成长。
创意的点子:不需要每次都说“要练琴拉!”而是直接播放音乐,娃会知道要练琴了。
谢老师回应:年龄小,练琴可以“少食多餐”,每次只练十分钟,每天二三次。客人来了,
没时间练琴,那就换成表演!也是练琴。另外,可以做“练琴卡”(比如一棵树上很多叶子,
练琴一次就涂一片树叶) ,给娃有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完成一次,划掉一次,娃会很想要快
点完成。另外,琴不要太难拿到,每次练琴的预备工作就花太长时间,也不好。可以只松
3.弓,把琴和弓放在钢琴上,好拿好放为佳。
家长问题:如何改正娃的缺点?直接说,孩子会不容易接受。
谢老师回应:家长在家不宜总是做“导师”的角色,不能习惯挑缺点,只能稍微提醒,同时多多
创造美好的练习环境。有些缺点,并非一天两天就能改正,而是需要非常长时间。另,每
次只说一个点。家长是“啦啦队”,不是“纠察队”!
嘉琪老师回应:家长作为鼓励者、陪伴者,学习欣赏自己的孩子;
每一天的练习,只把握一个重点;
复习(重复)很重要,即便是已经会了。用旧的技巧,去学习新的技巧。
家长回应:给娃找练琴伙伴,可以让娃提高练琴兴致。
网友评论